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运8的云中芭蕾

2014年08月19日 15:07   来源:《大飞机》杂志   口述人/刘忠田 文/张翠

  刘忠田

  山东寿光人。195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见习助理、飞行学员、区队长、副驾驶、机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中国民航工业服务公司党委书记、分公司总经理、副总飞行师、总飞行师。一级飞行员,驾驶过运5、里2、安-12、安-30、安-24、雅克-42、运8等多种机型,总飞行时间14000小时,获飞行安全银质奖章。

  1975年,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参照苏联的安-12,开始研制运8飞机。1980年,运8设计定型,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当时,中国民航第二飞行总队已率先改制成为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一天,公司副总经理胡全意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交给你个任务,咱们国家的运8飞机已经投入批量生产,准备向国际市场销售,现在缅甸有购买这种飞机的意向,准备派你到缅甸去做一次飞行表演。

  接到这样一个任务,我的脑袋有点懵,我说胡总你别开玩笑,运8咱们飞都没飞过,怎么表演?空军装备了运8,请他们去不就行了,咱们没飞过,咱们去不合适!胡总说,上级不批准现役军人出国表演,只好咱们民航飞行员去。他说运8制造厂有个试飞中队,可以请他们带飞一下。他交代我,马上组织一个专门去缅甸进行飞行表演的机组。听了这话,我只好接受了任务。任务定了就一定要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第二飞行总队的规矩。

  熟悉飞机找差异

  我了解了一下,当时整个民航系统还没有装备运8飞机,只有安-12跟它相近一些。我是民航系统第一批飞改装安-12的飞行员,所以这个任务落到我们头上了。当时,我是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第18飞行大队的副大队长。

  领受任务以后,我立即开始组建机组。飞行表演对机组要求很高。我原来飞安-12飞机时,是5人机组,飞行员包括正、副驾驶,还有领航员、报务员、机械员。运8的机组与安-12相同,也是5人组。新成立的飞行表演机组由我带队,担任机长;副驾驶是杨楚平,也是一个技术很好的飞行员;机械师叫唐世华,是我们第二飞行总队的技术尖子;领航员、报务员也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机组建好后,我们一行5人坐航班到了飞机制造厂,跟厂方领导、技术人员开了一个会。我提出来,要先到飞机上看一看,请厂方帮助我们了解一下运8与安-12两种机型的差异,熟悉一下机载设备。厂方立即同意了我们的请求。

  运8是一种中型、中程、多用途运输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起飞全重61吨,航程5600公里以上。厂方带着我们看飞机,机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分别了解运8与安-12的差异,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请厂方带我们到飞机上演练、操纵一下,做做地面准备。厂方还为我们准备了飞行手册。根据运8飞机各方面的性能和故障处理规则,尤其是跟安-12不同的地方,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地面准备。

  一样的东西问题不大,不一样的要回去学习,要掌握它。我记得仪表方面问题不大,不一样的主要是导航、雷达设备和领航舱。我们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准备得比较充分。

  地面准备用了两天多时间。这时,正好他们试飞中队要搞一次本场训练,我就提出来,我们也想在本场飞一下试试。厂方同意了我们的请求。

  运8的启动、开车、滑行跟安-12没啥区别。起飞以后也很正常,但第一个起落落地的时候,我看出来有较大差异。因为此前飞惯了安-12,我们准备降落时就按照安-12的进场速度拉平,结果飞机“飘”得比较远,“飘”了很长一段不接地。我们感觉这是个大问题,万一缅甸的跑道比较短,我们按照安-12来驾驶,落地点太靠前,就冲出跑道了,这很可怕。

  机组研究了一下,我们考虑运8的“鼻子”比较尖,机身流线比较明显,阻力会小一点,进场速度应当慢一点,才能准确地在着陆点接地。我们决定后面的起落将进场速度适当降低一点。按照这个想法,我们又飞了几个起落,把进场速度调小一点,果然慢慢地就适应了,落地点都比较准。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性能试验,做了紧急拉升、大坡度盘旋等,当时感觉咱们国产飞机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一点不比安-12差。经过本场试飞后,我们心里有底了。

  仰光降落考技术

  准备好以后,我们就驾驶运8飞机飞往仰光。当时一起去的有飞机制造厂的一位副厂长和七八个地面保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共十几个人。当时的航路是从西安飞昆明,再从昆明出境飞缅甸仰光。

  出发之前,我们看了仰光机场的资料。资料显示,它有两个导航台,一个是归航台,一个是近台。归航台离跑道30公里,近台一公里多一点。

  那天飞的时候,归航台调到了,近台却调不到。我们估计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近台故障,第二种可能是缅方想考验我们的飞行技术。

  飞过归航台以后,就快到机场了,如果没有近台,飞机寻找跑道、对准跑道的难度就增大了很多。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飞过归航台以后,就飞往机场,可是因为没有近台引导,飞机下降到100米的时候,我往前一看,下面还是大树林,我心里纳闷,这机场到底在哪儿呢?

  说实话,下降到100米还没看见跑道,我是有些紧张的。100米的高度已经比较低了,在100米高度以下还看不见机场,偏差那么大,修正量大,修正起来相当困难。跟安-12相比,运8飞机比较大、惯性也比较大,修正的难度也更大。修正偏差也就是一两秒钟的时间,你要错过了,没有控制好,就落不了地。在50米以下还对不准跑道,那就只好复飞,重新再来一圈。我当时是带队机长,在右座,是非常紧张的。

  就在此时,副驾驶发现机场在左前方。我一看,那儿有个白花花的地方,好像是机场。当时不容犹豫,我就果断地压杆,大坡度修正过去。压过来以后,飞机到50米高度的时候才对准跑道,进场速度是220千米/小时到225千米/小时,接地速度是220千米/小时到210千米/小时。机组密切配合,在50米高度的时候修正过来了,将飞机完美地稳定在跑道中间线上,然后调整速度,正常落地。

  落地以后,我也挺后怕的,我们是下降到50米高度才对准跑道的,要是对不准,就只好复飞。咱们是去进行飞行表演的,第一次落不了地,那不丢人吗?落地以后,厂方领导说,你们真不容易,我没见过这么低才对准跑道落地的,你们的技术真过硬!

  表演成功促销售

  到了缅甸以后,我们还要组织一次本场表演。缅方很重视这次飞行表演,除了一号人物总统没来,他们国家的二、三、四号人物都来了。缅甸当时是个军人政权,我看到的全是军队的人,来宾中有很多是上将、中将。

  根据厂方给我们下达的任务,飞行表演科目主要就是大坡度盘旋、紧急拉升、低空通场。运输机表演,主要是让人家看看飞机的基本性能。

  我们按照厂方的规定科目,开始了飞行表演。第一个就是“紧急拉升”。所谓紧急拉升,就是飞机起飞以后收起起落架,然后拉着飞机快速上升,这个表演科目主要是看飞机的上升率有多大。运8飞机当时的上升率是每秒能拉到15米到20米,性能还是不错的。

  到空中以后改平,作接近30度、45度的大坡度盘旋,也是观察这种飞机的性能。飞机上有个仪表,也就是地平仪,用来指示坡度。因为飞机斜飞起来以后,它的空气动力被破坏了,所以进行这个科目的时候,飞机操纵上有好多不同的地方,有速度、拉杆等。坡度越大,差异越大。如果飞机还能保持平着转弯,就说明这飞机性能还可以,要不然一压,它就掉下去了。当然,运8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回来的时候要作一个低空通场。作为飞行表演,低空通场是一个常规项目。所谓低空通场,就是飞机在跑道头外边,下降到100米,然后在100米高度上通过机场。运8飞机的个头挺大,4台发动机,冒着大黑烟,地面上的人看起来还是非常刺激的。

  飞行表演的目的,就是让对方看一下,你这个飞机的飞行性能稳定不稳定、安全不安全、起飞落地使用的跑道长不长。缅甸国家比较小,机场比较少,有些机场跑道比较短。如果飞机起落需要的跑道太长,可能就不适用了。

  看完我们的飞行表演,缅甸政府比较满意,在机场设宴招待我们,有好几个高官陪着。他们帮我们安排了住的地方,是在仰光唯一的一个接待外宾的宾馆。我住单间,一间房子一天60多美元。接待还是不错的。我们连表演一共待了3天。

  表演完以后,缅方反映不错,很快就签订了购机合同,买了两架运8飞机。后来,运8飞机相继出口到津巴布韦、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

  (本文由北京文化硅谷提供)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