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从马航MH17坠毁看政治外交对航空产业的影响

2014年08月11日 10:39   来源:《大飞机》杂志   张岚岚 何欢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坠毁于乌俄边境乌克兰东部地区,机上298人全部遇难。MH17为波音777客机,该机于1997年7月30日交付马来西亚航空,已飞行了4.3万小时和6950次起降。

  MH17航班坠毁涉及到马航、波音、乌克兰政府、东乌亲俄武装、俄罗斯政府五个直接利益相关方。事故发生后,有关各方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回应。虽然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明确,但无疑将对世界航空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坠机事故的影响

  首先,对马航的影响。

  马航在MH17航班坠毁前,尚未摆脱MH370航班失联带来的负面影响。机票销售一落千丈,资金链受到严峻考验,且马航内部也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MH17航班坠毁事故更令其雪上加霜。

  MH17航班坠毁后,马航股票价格应声下跌17.8%。在航空史上,从未有航空公司在4个多月内遭遇两次如此重大的灾难,马航未来的发展让人感到担忧。

  其次,对波音777宽体客机的影响。

  波音777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双发宽体客机,三级客舱布局的载客量为283人至368人,航程为9695公里至17500公里,1995年5月开始交付。

  在2013年以前,波音777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客机之一,但近两年接连发生重大事故。2013年7月6日,一架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飞往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的波音777-200客机在降落时坠毁并起火,造成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马航在2014年3月失联的MH370航班也是波音777客机。虽然事故多为人为因素引起,但不免使波音777受到影响,这也许会推动波音加快777X的研制进程。

  再次,对全球航空产业的影响。

  事故发生后,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决定暂时关闭乌克兰空域,禁止民航飞机飞行。世界多国航空公司也紧急宣布航班绕开乌克兰空域。这将给乌克兰的航空产业带来重创,同时也会影响绝大部分欧洲和亚洲间的长途航线,并给航空公司增加额外的燃油费用,影响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此外,MH17坠机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航空安全的质疑,这可能会影响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并间接影响未来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量,从而影响全球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第四,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其一,对于已经饱受“东西之争”(西部亲欧,东部亲俄)之苦的乌克兰来说,MH17坠机事故或许会让东乌和西乌的对立形势更为严峻。坠机事故发生后,各方可能会在短期内实现暂时停火,并将注意力集中到空难调查上来。

  但如果调查结果不能获得各方认可,不排除被指为肇事者的一方在陷入全面被动的情况下采取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话,乌克兰局势将进一步恶化,而本已紧张的俄乌关系,也可能因为这一事故继续恶化。

  其二,就在MH17坠机事故发生的前一天,美国以“回应俄罗斯继续破坏乌克兰主权和稳定的举动”为由,宣布对俄罗斯实行新的制裁措施,新措施包括金融、外贸和能源等领域。如果此次马航MH17航班坠毁事故为亲俄组织所为,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或将进一步恶化。

  在历史上的同类事故中,苏联在1983年错误地击落大韩航空的一架民用客机后,莫斯科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进一步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立。

  其三,在美国宣布制裁的同时,欧盟也宣布对俄制裁。欧盟委员会向各成员国提出要求,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武器。欧盟表示,如果俄罗斯不改变针对乌克兰问题的政策,克里姆林宫可能将面临更严厉的制裁。此前,欧盟内部对于制裁俄罗斯的态度并不统一。MH17坠机事故的发生,或将促使欧盟在对俄政策上达成统一立场。

  第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马航MH17航班坠毁事故发生后,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动荡。

  其一,7月17日,美欧等国的股市大幅走低。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161.39点,至16976.81点,跌幅近1%,为近两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下跌1.2%。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1%。俄罗斯市场指数基金ETF(RSX)直线跌落近5%。

  其二,事故导致市场恐慌情绪弥漫,投资者开始寻求具有避险功能的贵金属。7月18日,国际黄金价格猛涨1.3%,至每盎司1316.9美元,而白银上涨2%,至每盎司21.19美元。被华尔街称为“恐惧指标”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当日飙升了37%,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其三,受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影响,7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原油期货上涨2%,至每桶103.19美元,创1个多月来最大单日涨幅,且在当天常规交易结束后油价继续攀升。

  政治外交对航空产业的影响

  从马航MH17客机坠毁事故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政治外交与航空产业密不可分。政治外交对航空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外交对航空产业的有利影响。

  促进航空产业政策制定。良好的外交关系是国家间制定互利共赢航空产业政策的基础。1978年,美国、加拿大、欧盟签署了《官方支持出口信贷安排》(现修订为《航空业谅解协议》),允许政府在规定的额度内利用国家融资支持商用飞机出口。1985年,美国和荷兰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双边航空安全协议》,旨在通过增加合作(包括适航审批、环境试验和飞机模拟器的鉴定以及对于维修设施、维修人员、航空培训机构、航班运营等的审批及监控)来促进航空安全达到最高标准。2001年,美国、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共同签署了《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多边协议》,相互开放空域。

  带动航空产业产值增长。通航自由度和国家间外交关系密切相关。国际上相互建交的国家越多,通航自由度越高。航线越多,旅客的选择就越多,航空运输量就越多,航空产业就越繁荣。

  此外,航空产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通常会得到政府的支持。由于政府直接补贴已成为WTO贸易纠纷的众矢之的。近些年,政府大多通过政治外交的方式对本国民机制造商进行支持,促进其订单量的增长。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援助、政治营销、签订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建立战略联盟等。

  经济援助:亚非拉国家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多年来,中国为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国产新舟60飞机推出后,从亚非拉国家获得了不少订单,这与中国多年来对其的经济援助不无关系。

  政治营销:通过政府层面的游说、公关、谈判、协商,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公关来争取订单。2011年1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巴厘岛期间,波音从狮航获得了230架飞机订单,总价值达217亿美元。

  双边贸易协议和多边贸易协议:利益相关国签署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是政治外交的一种常见方式,能带动订单的增长。美国于2003年开始启动“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谈判,此后波音便在该地区屡获大单。

  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日本与美国之间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存在着较深层次的合作基础,形成战略联盟。日本的两个主要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和全日本航空所使用的大部分客机都是从波音购买的,作为交换,日本企业也获得了波音特级供应商身份。

  第二,政治外交对航空产业的不利影响。

                                                                 

二战后被击毁的民航客机

时间

飞机

事故

伤亡情况

19557

以色列L-149

客机被保加利亚军机击落

死亡57

19732

利比亚波音727

客机由于恶劣天气和机械故障误入西奈半岛空域,被以色列军机击落

死亡106

19784

韩国波音707

客机进入苏联空域,被苏-15战机击落

经紧急迫降,机上10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生还,2人死亡

19792

罗德斯亚
子爵号客机

罗德西亚航空公司另一航班再次被津巴布韦人民革命军击落

机上59人全部丧生

19839

韩国波音747

客机被前苏联苏-15战机击落

机上269人全部丧生

19852

安哥拉波音747

客机被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击落

死亡26

19868

苏丹F-27

客机被苏丹反政府武装地空导弹击落

死亡60

198711

马拉维肖特SC7

客机被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使用ZSU23高炮击落

死亡10

198812

阿富汗安-32

客机被巴基斯坦战斗机击落

死亡25

19939

格鲁吉亚图-134

同一个月中,先后2架客机被南奥赛梯军萨姆7肩扛防空导弹击落

死亡135

19989

印尼狮航一架客机

客机在斯里兰卡西北部被击落,猜测是泰米尔猛虎组织所为

死亡55

200110

俄罗斯图-154

客机从特拉维夫飞往新西伯利亚途中,在黑海上空被乌克兰防空部队导弹击中

死亡78

 

  战争和恐怖袭击影响航空安全。尽管“9?11”事件发生已经10多年,但全球恐怖主义活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上近几年非洲、乌克兰、利比亚等地政局动荡,巴以冲突不断,世界并不太平。马航MH17航班坠毁事故再次敲响了航空安全的警钟。纵观二战后的世界空难史,民航客机被击毁的事故为数不少。

  对于此类航空安全隐患,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因巴以冲突不断,以色列空域长期属于高危空域。为了降低客机被导弹击落的风险,以色列研制了客机反导系统。ELBIT公司研制的“天盾”客机反导系统,其核心为多光谱红外对抗系统,可以侦测导弹发射的热源,对客机报警,随后用激光对光电制导导弹的导引头进行软/硬杀伤,从而使导弹失去作战能力。

  外交对立造成技术封锁。欧美国家大多在航空工业领域采取一定的技术封锁政策,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民机中的发动机、航电设备、复合材料大都属于严格管制的范畴。外交关系的好坏是两国间能否实现技术合作的前提。如果两国利益对立,则在出口管制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