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从纸风筝到大飞机

2014年06月26日 15:50   来源:《大飞机》杂志   吴涛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只知道注视脚下土地的民族,抬头仰望天空,广袤的苍穹和浩瀚的星空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目光。那天空中藏着无数琼楼玉宇吗?那天上宫阙里住着许多神仙吗?云端上的传说总是让人着迷,但在有人能够飞上天空一探究竟之前,蔚蓝的天空和深邃的夜幕始终都只是一个传说。

  在航空领域,近代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之间一直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若回溯到古代,我们的祖先对于航空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从来都不乏闪光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

  东汉史学家班固修著的《前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有人献奇术,用羽毛制成翅膀,从高处一跃而下尝试滑翔飞行,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滑翔记录啊!班固是汉朝的“兰台令史”,他记载的事情可信度很高。

  说到风筝,中国人更是一脸自豪,因为风筝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国货。《事物纪原》和《新唐书?田锐传》中都有关于放风筝搬救兵的记载。元稹和寇准的诗歌中也都提到过放风筝的情趣。宋朝画家苏汉臣更是以“有图有真相”的严谨态度,创作了一幅儿童放风筝图,为风筝故乡的归属问题留下了不容质疑的铁证。

  历史的时钟转到了近代,东西方巨大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民族文化差异终于导致战争,大清帝国与大英帝国兵戎相见,来自海上的坚船利炮轰塌了古老帝国数千年以来的信念和威严。诚如李鸿章所云:中华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次次的失败让中国人的视线从皇城移向了大海,一场西学东渐的科技启蒙运动终于展开。

  欧洲肇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缩短了人类社区之间的距离。1783年,热气球和氢气球在法国相继实现了载人升空。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吉法尔制造的载人飞艇,从巴黎飞行了28公里的航程,到达了特拉普斯,开启了人类有动力飞行的新时代。

  1891年,德国人李林达设计并制成了一架滑翔机,并进行了约2000次滑翔飞行。1903年12月,两名美国青年创造了历史,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驾驶“飞行者一号”成功升空12秒,首次完成了完全受控制、附机载外部动力、机体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行。不过,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查尔斯?泰勒,正是这位机械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航空发动机。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兼飞行员冯如在美国奥克兰派得蒙特山附近,成功试飞了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正是有冯如、谭根等“海归派”先驱的执著探索,今天的中国人才能拍着胸脯骄傲地说:“航空事业,中国人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由于冯如在1912年8月的一次飞行表演上因事故辞世,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的重任落在了厉汝燕、秦国镛、潘世忠等“留洋派”的身上。随着袁世凯等北洋系人物占据了历史舞台,军方建立了装备2架飞机的飞行营,成为中国最早有编制和番号的飞行队。

  1920年5月7日,由英国飞行员驾驶的亨得利?佩治型飞机首飞北京-天津航线成功,这是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开端。1922年春,直系军阀曹锟在“发展民航”的口号下,在保定举办了为期3天的飞机试乘游览。正可谓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3月31日10点多,一架飞机在返航降落时机尾挂在了树梢上,随即起火燃烧,机上14人全部遇难,这是中国民航飞机的首次空难。

  1919年,海军飞机工程处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1号”,并在其后10多年里,试制了14架飞机,包括教练、侦察、轰炸等机型,不过由于经费困难始终没能批量生产。中国羸弱的工业基础拖住了航空制造业的后腿,中国人在冲出起跑线不久后便开始落后于欧美强国了。

  在随后20多年的民国风云里,中国航空工业与欧美强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由于本国羸弱的飞机制造能力,在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一度只有10余架飞机可以升空作战,连蒋委员长和宋夫人都差点儿被日本人的轰炸机直接“斩首”了。靠着前期的苏制飞机和后期的美制飞机,中国空军才撑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

  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东北老航校和新疆航空学员班的人员为基础,中国空军由建国之初“捡破烂”似的飞机装备,发展到1954年初的28个航空师、70个航空兵团、3000多架各型飞机,成为了一支飞机数量占世界第3位的空中力量。

  在此期间,在苏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中国的工人和技术员从修理飞机开始熟悉航空工业的点点滴滴。沈阳、哈尔滨、南昌、株洲等逐步建立了飞机及发动机制造厂。中国试制成功了初教5(仿苏联雅克-18)、歼5(仿苏联米格-17)、歼6(仿苏联米格-19爱斯型)、直5(仿苏联米-4)、轰6(仿苏联图-16)、歼7(仿苏联米格-21爱夫13型)等飞机。

  但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航空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60年11月14日到21日,贺龙元帅、总参谋长聂荣臻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视察了4家飞机厂和发动机厂。当亲眼目睹航空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后,几位领导在震怒之余严厉地批评了工厂的管理者。贺龙元帅动情地说:“全国人民不吃肉、不吃油、不吃苹果,勒紧裤腰带换来点儿外汇,进口点儿材料,都被你们糟蹋了,你们能过意得去吗?”

  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航空工业也逐步回到了正轨。运7、运8、直7、直8等飞机的研制成功就是那个时代的成果。其中,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运10飞机,更是成为了从业者和爱好者心中长久的纠结。

  运10是中国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设计的国产飞机,气动设计吸收了来自英国的技术,结构设计和系统综合参考了美国波音707的技术。1978年11月,运10完成了全机静力破坏试验。1980年6月,运10飞行试验机(装JT3D发动机)制造完成。8月,飞机的操纵、液压、燃油、电网络4大系统的模拟试验全部完成。9月26日,由首席飞行员王金大驾驶,运10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进行首次试飞成功。

  随着运7客机在二十世纪末退出现役,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民用飞机出现了空窗期,在最近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B系列(波音)和欧洲的A系列(空客)客机“霸占”了中国的天空。在艰难岁月里坚守的新舟60,也主要提供给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用户。

  八亿件衬衫换一架A380飞机的苦痛经历应该结束了,中国人不应仅仅是低端产品的制造者、模仿者和跟随者,而应当是锐意进取的开拓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新时代的C919和ARJ21,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空人的执著和坚韧。向航空人致敬、为中国梦喝彩,传承着祖先的云端梦想,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航空强国之路。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