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改革没有完成时

2013年11月09日 07:31   来源:经济日报   瞿长福

  回首2003年,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关口: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但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存在着明显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市场体系、金融体制、投资体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这些矛盾与困难,有些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有些是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来克服与解决的。彼时,距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整整10年。在那届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10年,改革进程虽然迂回曲折,但正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所说,整体上是朝着市场成分不断扩大、计划经济因素不断削弱,最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前进的。

  面对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推动改革、不断深化改革。1978年以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是我们乘风破浪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按照《决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须在10年成就的平台上,努力做好“完善”这一架构的文章。

  “完善”的文章怎么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告诉大家,“五个统筹”的要求,核心是要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问题,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有了这样的宏观部署,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步伐更快、力度更大。我们看到,农业税减免,结束了2600多年的种田交税的历史;西部大开发,使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驶上快车道;社会保障全覆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所有人群。

  在改革的具体任务上,“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成为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两大亮点。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浙江,2002年非公经济增加值、纳税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7%、40.6%和79%。随着新阶段对新公有制形式的全面认识,更大程度地调动了企业、投资者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远东在这一轮改革中先后历经4次改制,“每一次改革改制,都使企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每一次改革,都使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推动着经济社会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新阶段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克服前进路上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我们继续举起改革的大旗,以改革的精神去完成未竟的事业。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