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举办第五届司机节 发布给司机师傅的十大承诺

2023-11-21 15:03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11月20日,第五届“滴滴司机节”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滴滴快车、专车、出租车等400多名司机师傅来到现场共同庆祝这一节日,40多名来自全国的优秀司机获得荣誉表彰。对于司机师傅普遍关心的口碑值、派单、司乘纠纷、司机安全等问题,滴滴平台相关负责人也与师傅们面对面沟通并做出回答。

  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交通运输部相关部属单位、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领导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滴滴平台相关负责人现场签字,郑重宣读给司机师傅的十大承诺。

  承诺一:滴滴承诺司机账单公开透明,抽成单单可查,保障司机收入权益。

  承诺二:滴滴承诺持续投入车费垫付、空驶补偿、节假日服务费等收入保障,并根据不同场景探索更多司机费用保障机制。

  承诺三:滴滴承诺派单规则统一透明,持续完善技术能力,3公里内就近派单,减少空驶,提升司机接单体验。

  承诺四:滴滴承诺平台绝无任何用于接单的"内部软件/辅助/账号",坚决抵制并积极联合警方调查、打击黑产作弊行为。

  承诺五:滴滴承诺持续改善司乘关系,对虚假发单、高频取消等不文明乘车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司机和乘客权益。

  承诺六:滴滴承诺升级安全驾驶预警系统,辅助司机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丰富司机用于紧急情况的安全工具和措施,守护司机出车安全。

  承诺七:滴滴承诺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持续通过恳谈会和多种线上渠道,倾听司机意见,定期公布改进进展。

  承诺八:滴滴承诺为新司机提供丰富的新手奖励和收入保障,并提供培训、客服专线等全面服务。

  承诺九:滴滴承诺加大养老和医疗保障,每位参与司机每年最高补贴2200元,并覆盖更多城市和人群。

  承诺十:滴滴承诺2024年投入上百亿司乘补贴,吸引乘客多打车,让司机订单更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滴滴举办第五届司机节 发布给司机师傅的十大承诺

2023年11月21日 15:03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11月20日,第五届“滴滴司机节”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滴滴快车、专车、出租车等400多名司机师傅来到现场共同庆祝这一节日,40多名来自全国的优秀司机获得荣誉表彰。对于司机师傅普遍关心的口碑值、派单、司乘纠纷、司机安全等问题,滴滴平台相关负责人也与师傅们面对面沟通并做出回答。

  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交通运输部相关部属单位、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领导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负责人的共同见证下,滴滴平台相关负责人现场签字,郑重宣读给司机师傅的十大承诺。

  承诺一:滴滴承诺司机账单公开透明,抽成单单可查,保障司机收入权益。

  承诺二:滴滴承诺持续投入车费垫付、空驶补偿、节假日服务费等收入保障,并根据不同场景探索更多司机费用保障机制。

  承诺三:滴滴承诺派单规则统一透明,持续完善技术能力,3公里内就近派单,减少空驶,提升司机接单体验。

  承诺四:滴滴承诺平台绝无任何用于接单的"内部软件/辅助/账号",坚决抵制并积极联合警方调查、打击黑产作弊行为。

  承诺五:滴滴承诺持续改善司乘关系,对虚假发单、高频取消等不文明乘车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司机和乘客权益。

  承诺六:滴滴承诺升级安全驾驶预警系统,辅助司机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丰富司机用于紧急情况的安全工具和措施,守护司机出车安全。

  承诺七:滴滴承诺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持续通过恳谈会和多种线上渠道,倾听司机意见,定期公布改进进展。

  承诺八:滴滴承诺为新司机提供丰富的新手奖励和收入保障,并提供培训、客服专线等全面服务。

  承诺九:滴滴承诺加大养老和医疗保障,每位参与司机每年最高补贴2200元,并覆盖更多城市和人群。

  承诺十:滴滴承诺2024年投入上百亿司乘补贴,吸引乘客多打车,让司机订单更多。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