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龙,一位来自青海省的拉面大师,也是青海省唯一一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拉面人。他以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亲眼见识到了韩玉龙精湛的拉面技艺。在韩玉龙的工作室里,他展示了如何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一碗简单的拉面变成一件艺术品。他手下的面团经过反复揉搓和拉扯,最终形成了一根根细如发丝的拉面,口感更是爽滑筋道,令人赞不绝口。
“你知道吗?我们青海的喇家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韩玉龙自豪向记者介绍。2012年,考古人员在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它的历史足有4000年。人们忽然意识到,海东人走上拉面之路是有历史渊源的,海东被称为“拉面之乡”是有历史依据的。4000年后,同样的土地,同样的黄河水,这碗面演变成了青海拉面。
“青海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 。一清是汤要清;二白是面要白筋;三红是辣油红润;四绿是香菜、蒜苗鲜绿。”韩玉龙讲述着青海拉面的特点。
1996年,16岁的韩玉龙来到厦门,从一家拉面馆的学徒开始。“当时面馆内有很好的学习氛围,拉面师傅很受大家的尊敬。从那时起,我立志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拉面匠人。”为了学得这门手艺,韩玉龙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在酷暑难耐的厨房里坚持了数月。“”韩玉龙说,只有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自己才会成长。
此后,韩玉龙不断尝试拉面技艺的改良,他开始奔赴各地不断尝试与学习,足迹涉及广东、北京、上海、辽宁等地,拉面技艺也在不断提高。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断地尝试、摸索,直到将牛肉面制作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