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5月5日,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中国建筑师刘家琨的颁奖典礼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举行。主办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向刘家琨颁发奖章。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哈立德·本·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和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历届获奖者、建筑师及各界嘉宾200多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国际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刘家琨是继王澍(2012年获奖者)之后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也是该奖的第54位获得者。他出生于中国成都,是1999年成立的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刘家琨在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建筑奖对建筑师有明显的疗愈作用,建筑物也应该对使用者有相同的作用。“与自然共生”是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自然”和“建造”是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但事在人为。每一个地方都是本地人的本地,建筑总是要落在一个具体的地方,“因地制宜”是可以用于不同地方的方法论。传统的内核并不是过往的样式,而是延续至今的世界观,我们生活在当下。材料和工法无所谓新旧,但看用在什么地方。建筑学需要在新益求新中守护原始的感悟力。建筑学和人类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建筑学会演化、会更新,但永远不会消失。
2025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的评审辞中指出:“面对快速演变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全球建筑界正在苦苦寻求着应对举措。刘家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他的答案颂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彰显着他们的集体身份认同和精神追求……通过成都西村大院等改造项目,他重塑了公共空间和社区生活的范式。他首创了既独立、又共享的全新共同生活方式。他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摒弃了怀旧与含糊,而是将其作为通往创新的跳板。刘家琨在现有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基础上,加入了自然因素,在既有景观中创造了新的景观……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遵循了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和传统。”汤姆士·普利兹克评论道:“刘家琨秉承建筑环境的超越性力量,通过文化、历史、情感和社会等各维度的协调,以建筑凝聚社区,激发人文关怀,并升华人类精神。”?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或多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经济日报驻阿布扎比记者 李学华)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