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脑龄测试不靠谱? 其实根本就没有脑龄

2017年11月10日 07:55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李 颖

  最近,一款名为“这个男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吗?”的测试风靡朋友圈,做9道题,就能分析出你左右脑的理论年龄。随后有程序员研究了测试代码,发现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测出来的年龄,其实都只是随机数。我们姑且不说这个测试靠不靠谱,只说说人真的有脑龄吗?

  有资料表明,人类的大脑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变化比身体其他任何器官都要多,这些变化可以大致划分为怀孕期、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期以及老年期5个阶段,且每一阶段都深深影响着人类的能力和行为。

  当人开始第一次呼吸之前,大脑就已经诞生8个多月了。在婴儿出生之前,每分钟都会有25万个新细胞形成,但是约半数细胞会随之萎缩消失,只有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强化的细胞才会保留下来;到了6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年人的95%,能量消耗也达到高峰;进入青春期后,大脑的灰质每年减少大约1%,直到20岁出头;在22岁左右,人的脑力会达到最高峰,而这种状态通常只会持续约5年的时间,以后便一路下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肖劲松表示:“医学上并没有脑龄这一概念,但在不同年龄段,大脑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邢宏义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生理学上确实没有‘脑年龄’一说。”

  1956开始的“西雅图纵向研究”对5000多名25—88岁的人进行了追踪,发现归纳推理、言语流畅和空间定向3种能力的最高峰出现在25岁前后,语言理解能力的高峰出现在39岁,数学能力高峰则出现在45岁,也就是说有些人智力并未从22岁开始下降反而在30岁后还会明显上升,而且随着对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增强,大脑也更趋成熟、完善。

  肖劲松指出,青少年记忆力很好,但理解力、判断力一般不如成年人;老年人的记忆力虽减弱,但其综合分析能力可能胜过年轻人,因此,大脑的年龄很难用数值衡量。

  那么,如何延缓大脑的衰老速度呢?专家指出,大脑越用越聪明,复杂的认知活动多多益善。智爱教育潜能开发专家、应用心理学博士章筱丹表示,多玩益智游戏,多旅行接受新鲜刺激,多参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多掌握一门语言,尤其是多阅读,都对智力有极大好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沉溺于电视的人,脑子是一片空白。“另外,有研究显示,老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大脑衰老的进程也会比较慢。”

(责任编辑:孙丹)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