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古城西安,递出开放新名片

2023-05-20 18:3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古长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3世纪,西域传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关中地区大量栽种,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罗马的明月珠屡见于长安宫廷。

  公元8世纪,中原丝绸经中亚人之手流往西亚、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药材等大量传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盘乃是伊斯兰风格的精品。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走出历史,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西安向世界敞开胸怀,世界使西安成为舞台。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

  一城古韵,满目新风。今日西安,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含情追忆丝路远唱,奋发谱写合作新篇。

  诗,韵唱盛世繁华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赫赫宗周、煌煌汉唐,长安自古帝王都。

  诗曾为长安熨烫历史的注脚,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就出现过1400余次。古长安,是诗之“都城”,今西安,依然是一座可以吟着唐诗回家的城市。

  白居易登上乐游原北眺,吟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如今,我们乘着飞机俯瞰,依然可以看到西安横平竖直的街道布局,走过大街小巷,忆起“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熙熙攘攘。

  昔日长安美景,今天还能得见吗?“荷芰轻薰幄,鱼龙出负舟”,去大唐芙蓉园徜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往曲江池漫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大雁塔巍峨屹立……“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灞水之畔,折柳是中国人惜别怀远的离情;“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路过西安和平门内的下马陵,想起《琵琶行》而泪湿青衫。

  长安是优美、热闹的,亦是开放、包容的。曾经的大唐西市,又被称为“金市”,是千年前全球最繁荣的国际商贸中心。“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西市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醉眠在哪家酒肆?而大量的西域来客带来的习俗,更引得长安市民竞相模仿,“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饱览唐诗,你岂能不爱长安?

  路,印下开拓足迹

  驼峰撑起北国天空,马蹄唱和悠远羌笛。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古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丝绸之路便从未停止过演绎属于它的故事。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无数支商队从西安启程,向着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第一步。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组成浩浩荡荡的商队,从长安西行,运往中亚、西亚乃至非洲。远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就传到了遥远的西方。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吸引着中外游客频频驻足定睛。万里云山跃马度。胡人少年高鼻深目,策马腾空,一路疾驰,追梦长安。

  这件胡人骑马俑因腾空的造型而稀有,更因为蓝色釉而成为孤品。烧制蓝色的这种釉料来自钴矿,唐朝时必须由中亚进口。蓝色钴料跋涉千里到达中原沃土,外料内工精巧融合,成就了这奔马蓝衣的雄风,亦成为两种文明融合交流的杰作。

  2013年9月27日,西安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城市共同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并就城市间的合作和发展达成协议。同年11月,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新筑站缓缓开出,跨越大漠戈壁,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10年来,从夯基垒台到扎实推进,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走深走实。

  城,续写开放篇章

  跨越时空,连接山海。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安,站上对外开放前沿。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落子”西安,也彰显了其在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往来中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作用。

  道相连。丝路上的阵阵驼铃,如今已化为“钢铁驼队”的隆隆汽笛。十年来,西安开往中亚国家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不断增加,截至4月底,已累计开行4294列。“空中丝路”织长织密。今年5月,西安—乌鲁木齐—阿什哈巴德航线、西安—乌鲁木齐—杜尚别航线相继开通,西安在全国率先实现通航全部中亚五国。

  商相交。2022年,陕西省与中亚五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0.85亿元、增长32.5%。陕汽2010年进入塔吉克斯坦市场,其重卡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比已提升至80%;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150万亩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让西安人民面碗里飘出哈萨克斯坦小麦的香气。

  心相融。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在20多年间走遍中亚五国开展丝绸之路研究,寒暑不避……在中国同中亚五国62对友好省州市中,陕西省就占7对,目前,在陕西的中亚留学生数量超过1000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让千年古都焕发新活力。

  策划:杜尚泽、王乐文

  撰文:原韬雄、王玉琳

  编辑:郑晓宇

  校对:朱利

  图片:新华社(摄影:丁海涛、刘潇、李一博、李京,视觉:赖向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要闻 > 正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古城西安,递出开放新名片

2023年05月20日 18:3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古长安,今西安。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3世纪,西域传入的葡萄、石榴、胡荽(香菜)等在关中地区大量栽种,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罗马的明月珠屡见于长安宫廷。

  公元8世纪,中原丝绸经中亚人之手流往西亚、拜占庭,而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药材等大量传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盘乃是伊斯兰风格的精品。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走出历史,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西安向世界敞开胸怀,世界使西安成为舞台。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1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

  一城古韵,满目新风。今日西安,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含情追忆丝路远唱,奋发谱写合作新篇。

  诗,韵唱盛世繁华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赫赫宗周、煌煌汉唐,长安自古帝王都。

  诗曾为长安熨烫历史的注脚,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就出现过1400余次。古长安,是诗之“都城”,今西安,依然是一座可以吟着唐诗回家的城市。

  白居易登上乐游原北眺,吟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如今,我们乘着飞机俯瞰,依然可以看到西安横平竖直的街道布局,走过大街小巷,忆起“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熙熙攘攘。

  昔日长安美景,今天还能得见吗?“荷芰轻薰幄,鱼龙出负舟”,去大唐芙蓉园徜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往曲江池漫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大雁塔巍峨屹立……“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灞水之畔,折柳是中国人惜别怀远的离情;“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路过西安和平门内的下马陵,想起《琵琶行》而泪湿青衫。

  长安是优美、热闹的,亦是开放、包容的。曾经的大唐西市,又被称为“金市”,是千年前全球最繁荣的国际商贸中心。“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西市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醉眠在哪家酒肆?而大量的西域来客带来的习俗,更引得长安市民竞相模仿,“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饱览唐诗,你岂能不爱长安?

  路,印下开拓足迹

  驼峰撑起北国天空,马蹄唱和悠远羌笛。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古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丝绸之路便从未停止过演绎属于它的故事。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无数支商队从西安启程,向着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第一步。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组成浩浩荡荡的商队,从长安西行,运往中亚、西亚乃至非洲。远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就传到了遥远的西方。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吸引着中外游客频频驻足定睛。万里云山跃马度。胡人少年高鼻深目,策马腾空,一路疾驰,追梦长安。

  这件胡人骑马俑因腾空的造型而稀有,更因为蓝色釉而成为孤品。烧制蓝色的这种釉料来自钴矿,唐朝时必须由中亚进口。蓝色钴料跋涉千里到达中原沃土,外料内工精巧融合,成就了这奔马蓝衣的雄风,亦成为两种文明融合交流的杰作。

  2013年9月27日,西安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城市共同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并就城市间的合作和发展达成协议。同年11月,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新筑站缓缓开出,跨越大漠戈壁,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10年来,从夯基垒台到扎实推进,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走深走实。

  城,续写开放篇章

  跨越时空,连接山海。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安,站上对外开放前沿。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落子”西安,也彰显了其在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往来中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作用。

  道相连。丝路上的阵阵驼铃,如今已化为“钢铁驼队”的隆隆汽笛。十年来,西安开往中亚国家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不断增加,截至4月底,已累计开行4294列。“空中丝路”织长织密。今年5月,西安—乌鲁木齐—阿什哈巴德航线、西安—乌鲁木齐—杜尚别航线相继开通,西安在全国率先实现通航全部中亚五国。

  商相交。2022年,陕西省与中亚五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0.85亿元、增长32.5%。陕汽2010年进入塔吉克斯坦市场,其重卡产品在当地市场占比已提升至80%;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150万亩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让西安人民面碗里飘出哈萨克斯坦小麦的香气。

  心相融。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在20多年间走遍中亚五国开展丝绸之路研究,寒暑不避……在中国同中亚五国62对友好省州市中,陕西省就占7对,目前,在陕西的中亚留学生数量超过1000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让千年古都焕发新活力。

  策划:杜尚泽、王乐文

  撰文:原韬雄、王玉琳

  编辑:郑晓宇

  校对:朱利

  图片:新华社(摄影:丁海涛、刘潇、李一博、李京,视觉:赖向东)

(责任编辑:王炬鹏)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