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来就扣一顶“矫情”的帽子——这实在不是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那么,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怎么样?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有四成孩子曾跟家长反映过学校午餐开饭太晚,有近一半的孩子会因为午餐太晚而喊饿或者出现过问题。
在过去,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食堂卫生、营养问题,相对来说,开饭的时间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这条新闻的后面,有网友表示不理解:“12点吃午饭不是很正常吗?”还有网友质疑家长“矫情”,指责孩子“娇生惯养”,认为呼吁学校提早午餐时间是“溺爱式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午餐时间安排在11点半到12点之间,有些学校甚至超过12点。这个时间是早是晚,各人看法不一。应该说,上网发言的大多是成年人,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时间不算晚。一方面,成年人的三餐时间相对有弹性,早一点或晚一点自己能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如果在三餐之间饿了的话,可以吃点零食垫一下。因此,什么时候吃午饭没那么重要。
但既然是讨论孩子的问题,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中小学生普遍起得早,早餐和午餐时间间隔长,而且现在的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即使饿了也只能等到午餐时间才能补充食物。学生的午餐时间是相对严格固定的。此外,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本来就快,在学校上文化课、体育课等,还有课外活动,能量消耗很大。由此,孩子上午觉得饿、感觉午餐时间晚,是很自然的事。
媒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其提出以供公众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不必要对此嗤之以鼻,嘲笑家长和学生“矫情”,甚至还有人认为“以前挨饿也没这些毛病,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