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小学生抱怨午饭太晚 让孩子吃饱吃好不是“矫情”

2023-11-20 09:38 来源:成都商报

  不要上来就扣一顶“矫情”的帽子——这实在不是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那么,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怎么样?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有四成孩子曾跟家长反映过学校午餐开饭太晚,有近一半的孩子会因为午餐太晚而喊饿或者出现过问题。

  在过去,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食堂卫生、营养问题,相对来说,开饭的时间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这条新闻的后面,有网友表示不理解:“12点吃午饭不是很正常吗?”还有网友质疑家长“矫情”,指责孩子“娇生惯养”,认为呼吁学校提早午餐时间是“溺爱式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午餐时间安排在11点半到12点之间,有些学校甚至超过12点。这个时间是早是晚,各人看法不一。应该说,上网发言的大多是成年人,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时间不算晚。一方面,成年人的三餐时间相对有弹性,早一点或晚一点自己能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如果在三餐之间饿了的话,可以吃点零食垫一下。因此,什么时候吃午饭没那么重要。

  但既然是讨论孩子的问题,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中小学生普遍起得早,早餐和午餐时间间隔长,而且现在的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即使饿了也只能等到午餐时间才能补充食物。学生的午餐时间是相对严格固定的。此外,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本来就快,在学校上文化课、体育课等,还有课外活动,能量消耗很大。由此,孩子上午觉得饿、感觉午餐时间晚,是很自然的事。

  媒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其提出以供公众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不必要对此嗤之以鼻,嘲笑家长和学生“矫情”,甚至还有人认为“以前挨饿也没这些毛病,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

  提出学生午餐时间问题,并不是一定要把午餐时间提前,尤其不是要把所有学校午餐时间都提前,而是呼吁公众关心、讨论这一问题。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本来就不适合“一刀切”,各学校不妨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相应做出适宜的调整。要提前午餐时间,还是增加课间餐,或者允许学生带些小零食,又或者保持不变,都是可以讨论的。无论如何,让孩子吃饱、吃好,这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也不是“矫情”,而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问题。

  近年来,在舆论场上,总有一些网友爱指责家长“矫情”——有家长抱怨暑期养娃成本高,“矫情”;有家长呼吁下雨天让早到的孩子先进校门,“矫情”……这其中,未免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仿佛家长只要想争取些什么权利,就是过于溺爱孩子或不讲道理的撒泼耍赖。当然,不是说家长和学生的所有诉求都对,但我们也不妨认真听听他们的声音。即使要反驳,也要有理有据地反驳,而不是上来就扣一顶“矫情”的帽子——这实在不是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孙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中小学生抱怨午饭太晚 让孩子吃饱吃好不是“矫情”

2023年11月20日 09:38   来源:成都商报   

  不要上来就扣一顶“矫情”的帽子——这实在不是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那么,孩子们在学校吃得怎么样?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有四成孩子曾跟家长反映过学校午餐开饭太晚,有近一半的孩子会因为午餐太晚而喊饿或者出现过问题。

  在过去,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食堂卫生、营养问题,相对来说,开饭的时间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这条新闻的后面,有网友表示不理解:“12点吃午饭不是很正常吗?”还有网友质疑家长“矫情”,指责孩子“娇生惯养”,认为呼吁学校提早午餐时间是“溺爱式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午餐时间安排在11点半到12点之间,有些学校甚至超过12点。这个时间是早是晚,各人看法不一。应该说,上网发言的大多是成年人,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时间不算晚。一方面,成年人的三餐时间相对有弹性,早一点或晚一点自己能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如果在三餐之间饿了的话,可以吃点零食垫一下。因此,什么时候吃午饭没那么重要。

  但既然是讨论孩子的问题,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中小学生普遍起得早,早餐和午餐时间间隔长,而且现在的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即使饿了也只能等到午餐时间才能补充食物。学生的午餐时间是相对严格固定的。此外,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本来就快,在学校上文化课、体育课等,还有课外活动,能量消耗很大。由此,孩子上午觉得饿、感觉午餐时间晚,是很自然的事。

  媒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其提出以供公众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不必要对此嗤之以鼻,嘲笑家长和学生“矫情”,甚至还有人认为“以前挨饿也没这些毛病,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

  提出学生午餐时间问题,并不是一定要把午餐时间提前,尤其不是要把所有学校午餐时间都提前,而是呼吁公众关心、讨论这一问题。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本来就不适合“一刀切”,各学校不妨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相应做出适宜的调整。要提前午餐时间,还是增加课间餐,或者允许学生带些小零食,又或者保持不变,都是可以讨论的。无论如何,让孩子吃饱、吃好,这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也不是“矫情”,而是一个值得严肃对待的问题。

  近年来,在舆论场上,总有一些网友爱指责家长“矫情”——有家长抱怨暑期养娃成本高,“矫情”;有家长呼吁下雨天让早到的孩子先进校门,“矫情”……这其中,未免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仿佛家长只要想争取些什么权利,就是过于溺爱孩子或不讲道理的撒泼耍赖。当然,不是说家长和学生的所有诉求都对,但我们也不妨认真听听他们的声音。即使要反驳,也要有理有据地反驳,而不是上来就扣一顶“矫情”的帽子——这实在不是讨论问题的好方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