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实力获得了迅猛提升,相关政策在坚定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注重全程跟踪、定量评估和公务职责硬约束,努力做到实实在在落地。
民营企业发展好了,有助于提振社会心理预期。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民营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把好发展的“脉”,要统筹谋划政策出台,多措并举,形成稳定预期。
一方面,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同时,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帮助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