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于今年9月联合开展的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此次公布的5起案件涉及进口药品、疫苗、医疗美容药品、特病药品、口腔科非处方药品等不同药品类型,包括网络犯罪、消毒产品冒充药品、医保骗保等典型犯罪手段,其中多名被告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被处以高额罚金。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悉,2013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以及妨害药品管理罪一审刑事案件2.8万余件,判决人数3.8万余人。(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