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会客厅”打造京城新地标

2023-09-09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这个夏天,北京亮马河火了。华灯初上,亮马河畔热闹起来。蜿蜒的河岸串联起“24桥18景”,船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走,昔日“小河沟”成为北京市民“会客厅”,城市焕发新活力,市民更有幸福感。

  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

  亮马河曾叫晾马河,由西向东从北护城河汇入坝河,是古时商队进城前清洗晾晒马匹之地。在“85后”王曼莎的童年记忆里,亮马河并不美好,堆积的淤泥和黑臭的水体时常散发着臭气,“最严重的时候路过都要小跑”。

  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建设。在生态治水过程中融入水文化研究,从单一的水利工程成功转型为一个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于一体的国际风情水岸。如今,原本破碎、荒芜的河岸被整合为5.5公里植物葱郁、富于变化的滨水风景廊,沿岸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推门见景、沿河有荫”。

  “很多地方的河,我们只能站在桥上看、站在楼上看,唯独没法站在岸边看。因为高而陡的堤坝把河流从人们的生活中隔离开了。亮马河不一样,步道紧挨着河,蹲下就能触摸到水面。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市民李占舟说起亮马河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生态变好了,文化味也更浓了。从友谊桥乘船东下,经蓝梦桥、水碓桥,过琉璃桥、饮马桥……最后到连心桥、织锦桥,亮马河的24座桥如同亮马河6公里游船航线上的一颗颗明珠,展现着特有的神韵和风采。一座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风情、乡情乡韵的桥,与整体景观设计主题呼应形成“国际风情、园林风采、古都风貌、自然风光”四大主题段。

  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局长刘佳告诉记者,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从滨河空间治理、旅游通航、航线延伸,再到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为市民开辟了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亮马河为城市更新打开了新思路。只有回归市井生活,让人们能够可触摸、可互动,才能呈现一个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

  打造文旅商融合新业态

  在北京朝阳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幅“亮马河文旅地图”徐徐展开。以“亮马河的1000种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像一条银丝带串联起三里屯商圈、燕莎商圈、蓝港商圈、朝阳公园、郡王府等诸多朝阳知名景点和消费空间,打造出“美食之路”“嗨玩之路”和“演艺之路”3条推荐游览路线,丰富的业态和旺盛的活力持续点亮河岸夜经济。

  在新消费趋势的带动下,亮马河沿线的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促使沿河商圈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黑珍珠餐厅、网红咖啡馆、沉浸式影厅,满足不同人群生活和消费需求。桨板、路亚、骑行、后备箱咖啡,打造年轻人一站式休闲娱乐空间。

  目光所及,皆是美景。在这里,人们可以乘坐游船观光,也可以去沿岸的餐厅享用美食,或是去商店商场逛一逛。亮马河沿线鼎顺食寮餐厅负责人李斌表示:“我们的景观位都有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的亮马河夜景,每到节假日总是一位难求。”

  近年来,亮马河沿线经济业态品质不断提升,亮马河两岸风景更宜人、商业更多元,逐渐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国际范”“文艺味”“烟火气”共融共生的水岸经济带,成为北京市最具商业氛围的滨水绿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亮马河项目负责人认为,发展消费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消费场景的打造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吸引人流到孵化业态、模式创新,再到最后真的留住人流,要持续创新,常换常新,才能给消费者一直带来新鲜感。

  以舟为媒释放消费活力

  夜间的亮马河,等候游船的游客队伍已经从蓝色港湾码头延伸到售票口。为迎接暑期客流高峰,18艘游船一齐出动,几乎每晚都要营业至23时。整个暑期已运载超过2.5万人次游客领略航线沿途一水六桥风光。

  伴随着文旅热、打卡热,文旅休闲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部分。相比从前欣赏绮丽灯光效果的单一消费模式,如今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行舟,已将多种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延伸出水上超浓缩版本。登船点茶、行船赏音乐表演、水上品鉴珠宝、游船生日会、校园歌手直播演唱会、咖啡拉花教学活动……无论白天夜晚,以舟为媒,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做水上文章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其他河段游船的核心竞争力。”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相关负责人介绍,亮马河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穿行于闹市,串联众多商圈和网红打卡点,岸上的五光十色与舟上的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才是亮马河游船最动人之处。

  游船不仅丰富了旅客的出游体验,也让游船本身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亮马河游船还与郡王府、麦当劳、龙湖等品牌开展“游船+品牌”类型主题活动;与东方歌舞演艺集团、马内利皇家管弦乐团等国际级演艺团队合作,开启亮马河音乐主题游船之旅,真正做到了沿河有美景、船上有文化。

  伴随游船经济的发展,亮马河沿线商业经济带也不断升级,形成休闲生活段、活力商业段、文旅消费段、艺术生活段4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水岸商业片区,两岸企业也由过去的“背河经营”转为“拥河发展”。

  目前,由朝阳文旅集团牵头推进的亮马河经济带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升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为进一步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朝阳区提出,今后,滨水空间还将增设更多的公共艺术品,并举办大型公共艺术活动,把亮马河经济带打造成为未来城市舞台,让高品质的艺术融入城市“会客厅”。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岸“会客厅”打造京城新地标

2023年09月09日 06: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姜天骄

  这个夏天,北京亮马河火了。华灯初上,亮马河畔热闹起来。蜿蜒的河岸串联起“24桥18景”,船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走,昔日“小河沟”成为北京市民“会客厅”,城市焕发新活力,市民更有幸福感。

  河道复兴引领城市更新

  亮马河曾叫晾马河,由西向东从北护城河汇入坝河,是古时商队进城前清洗晾晒马匹之地。在“85后”王曼莎的童年记忆里,亮马河并不美好,堆积的淤泥和黑臭的水体时常散发着臭气,“最严重的时候路过都要小跑”。

  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建设。在生态治水过程中融入水文化研究,从单一的水利工程成功转型为一个集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于一体的国际风情水岸。如今,原本破碎、荒芜的河岸被整合为5.5公里植物葱郁、富于变化的滨水风景廊,沿岸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推门见景、沿河有荫”。

  “很多地方的河,我们只能站在桥上看、站在楼上看,唯独没法站在岸边看。因为高而陡的堤坝把河流从人们的生活中隔离开了。亮马河不一样,步道紧挨着河,蹲下就能触摸到水面。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市民李占舟说起亮马河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生态变好了,文化味也更浓了。从友谊桥乘船东下,经蓝梦桥、水碓桥,过琉璃桥、饮马桥……最后到连心桥、织锦桥,亮马河的24座桥如同亮马河6公里游船航线上的一颗颗明珠,展现着特有的神韵和风采。一座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风情、乡情乡韵的桥,与整体景观设计主题呼应形成“国际风情、园林风采、古都风貌、自然风光”四大主题段。

  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局长刘佳告诉记者,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从滨河空间治理、旅游通航、航线延伸,再到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为市民开辟了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亮马河为城市更新打开了新思路。只有回归市井生活,让人们能够可触摸、可互动,才能呈现一个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

  打造文旅商融合新业态

  在北京朝阳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幅“亮马河文旅地图”徐徐展开。以“亮马河的1000种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像一条银丝带串联起三里屯商圈、燕莎商圈、蓝港商圈、朝阳公园、郡王府等诸多朝阳知名景点和消费空间,打造出“美食之路”“嗨玩之路”和“演艺之路”3条推荐游览路线,丰富的业态和旺盛的活力持续点亮河岸夜经济。

  在新消费趋势的带动下,亮马河沿线的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促使沿河商圈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黑珍珠餐厅、网红咖啡馆、沉浸式影厅,满足不同人群生活和消费需求。桨板、路亚、骑行、后备箱咖啡,打造年轻人一站式休闲娱乐空间。

  目光所及,皆是美景。在这里,人们可以乘坐游船观光,也可以去沿岸的餐厅享用美食,或是去商店商场逛一逛。亮马河沿线鼎顺食寮餐厅负责人李斌表示:“我们的景观位都有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的亮马河夜景,每到节假日总是一位难求。”

  近年来,亮马河沿线经济业态品质不断提升,亮马河两岸风景更宜人、商业更多元,逐渐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国际范”“文艺味”“烟火气”共融共生的水岸经济带,成为北京市最具商业氛围的滨水绿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亮马河项目负责人认为,发展消费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消费场景的打造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吸引人流到孵化业态、模式创新,再到最后真的留住人流,要持续创新,常换常新,才能给消费者一直带来新鲜感。

  以舟为媒释放消费活力

  夜间的亮马河,等候游船的游客队伍已经从蓝色港湾码头延伸到售票口。为迎接暑期客流高峰,18艘游船一齐出动,几乎每晚都要营业至23时。整个暑期已运载超过2.5万人次游客领略航线沿途一水六桥风光。

  伴随着文旅热、打卡热,文旅休闲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部分。相比从前欣赏绮丽灯光效果的单一消费模式,如今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行舟,已将多种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延伸出水上超浓缩版本。登船点茶、行船赏音乐表演、水上品鉴珠宝、游船生日会、校园歌手直播演唱会、咖啡拉花教学活动……无论白天夜晚,以舟为媒,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做水上文章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其他河段游船的核心竞争力。”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相关负责人介绍,亮马河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穿行于闹市,串联众多商圈和网红打卡点,岸上的五光十色与舟上的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才是亮马河游船最动人之处。

  游船不仅丰富了旅客的出游体验,也让游船本身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亮马河游船还与郡王府、麦当劳、龙湖等品牌开展“游船+品牌”类型主题活动;与东方歌舞演艺集团、马内利皇家管弦乐团等国际级演艺团队合作,开启亮马河音乐主题游船之旅,真正做到了沿河有美景、船上有文化。

  伴随游船经济的发展,亮马河沿线商业经济带也不断升级,形成休闲生活段、活力商业段、文旅消费段、艺术生活段4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水岸商业片区,两岸企业也由过去的“背河经营”转为“拥河发展”。

  目前,由朝阳文旅集团牵头推进的亮马河经济带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升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为进一步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朝阳区提出,今后,滨水空间还将增设更多的公共艺术品,并举办大型公共艺术活动,把亮马河经济带打造成为未来城市舞台,让高品质的艺术融入城市“会客厅”。 (经济日报记者 姜天骄)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