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5月26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实习生马江芃)“我在国外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一直以为回国后会到北上广深的五星级酒店当个总经理。但是当我回到家乡后,发现我们当地的农产品特别好,但是老百姓们卖不出去。那时候我就想,能不能通过我学到的知识,帮帮大家?”初见贾鑫,他刚刚送别外省来津交流的客人,身材微胖的他,脸上满是刚毅与果断,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国外的舒适生活,回到天津市宁河区,成为一名“新农人”。
宁河区风景秀丽、物产颇丰,以“宁河三宝”——银鱼、紫蟹、芦苇草闻名遐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宁河区依托当地特有的农业及生态资源,按照“北国江南、水香宁河”“津沽米仓、美食天堂”的特色定位来描绘“两山转化”的美好蓝图,让农业及生态资源成为激活区域活力的“金钥匙”,引领区域发展新动能,这也吸引了不少像贾鑫一样的“新农人”回到家乡,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耕耘这片曾经父辈们挥洒过汗水的土地。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卖不出高价钱。”贾鑫回忆起一件往事,那年假期他回家时,正好赶上河蟹上市,村里的乡亲们就在路边卖蟹。“挺好的大螃蟹,就这么装兜儿卖,一兜儿才几十块钱,销量也没个准儿。但是同样品质和大小的大闸蟹,一只就一百元左右。我发现每年丰收时,都是粮贩来把粮食低价收走,而当地农民也没能得到多少利润。家乡的好东西,怎么能这么廉价呢?”带着疑问,贾鑫开始了在农业中的摸索。运用所学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贾鑫着力将本地农产品“产品化”“高端化”,为乡亲们提高收入。“我们打造了‘红米’‘黑米’以及针对年轻人和健身群体的各类米产品,再经过精美的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农户能从种植上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