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郑庆东: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2023年05月08日 13:13   来源:对外传播   

  【内容提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让世界读懂。《经济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指示要求,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统筹内宣外宣,着力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3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充分肯定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经济日报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经济报道、办好《经济日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做好经济报道、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是《经济日报》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使命。当前,我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让世界读懂。近年来,《经济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要求,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统筹内宣外宣,着力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增强经济报道实际传播效果,努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一、坚持凝心聚魂,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宣传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纲领,也是国际社会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关键,还蕴含着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备受欢迎、反响强烈,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具有重大世界意义。思想是时代的反映。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故事。

  近年来,《经济日报》始终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主题主线、丰富内容、实践要求,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和重要阵地。

  一是全面加强《经济日报》理论宣传力度。调整内设机构,成立理论部,在《经济日报》一版开设《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等专栏,增加理论版刊出频次,着力加强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宣传阐释和学理化研究力度。为集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研究,加强与各地各部门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合作,先后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等主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对理论界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组织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征文活动。自2021年7月以来,《经济日报》连续组织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目的是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近两年来,活动征集到研究文章上千篇,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审读,优中选优在《经济日报》头版和理论版集中刊发,文章被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新华文摘》等大量转发;集纳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编辑出版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1)》《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2)》,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

  三是持续推出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为客观反映、深入挖掘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创新举措,总结和宣传其有益经验,《经济日报》从2020年底起持续组织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工作,形成了地方、企业和产业行业三类深度调研齐头并进的局面。地方调研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为主题,企业调研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为主题,产业行业调研聚焦经济热点问题。两年多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探访厂矿企业,蹲点田间地头,三类深度调研成果接续推出,《佛山典型》《柳州惊奇》《深圳领跑》《亦庄探新》《鹭岛妆成》等长篇深度调研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单套报道最高传播量近6亿人次,已成为《经济日报》重要品牌和亮丽名片,广大受众尤其是专家学者和各地干部群众予以高度评价。

  二、拓展平台阵地,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既是信息传播技术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的紧迫任务。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和紧迫任务。

  近年来,《经济日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渠道方式,拓展平台阵地,着力提升传播效能,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是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明确提出“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思路,制定融合发展五年规划,围绕“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目标,抓重点、抓突破,着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机构优化为抓手,着力建设适应全媒体传播态势、传播规律、传播需求的新闻生产组织架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打通深度融合堵点,营造优质内容持续迸发、全媒体人才不断涌现的制度环境;以技术改进优化为手段,通过技术赋能为深度融合效率更高、流程更顺、传播更准提供有力支撑;以做优做强特色内容为根本,通过内容创新,筑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根基;以融合推广为推手,着力提高融媒产品到达率,将优质内容高效、及时、精准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两年多来,布局“两微一端一短”等优势平台,拓展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主要新媒体账号用户粉丝逾1.53亿人次,报纸发行量超120万份,呈现出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此长彼长的喜人局面,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增强。

  二是努力加强海外平台账号建设。2020年1月1日,《经济日报》第一个海外社交平台官方主账号在推特平台开始运营,迈出了“出海”传播的重要一步。两年多来,《经济日报》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在以往并不熟悉的对外传播领域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已在推特、脸书、照片墙等多个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运营了多个账号。目前,《经济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逐步吸引了一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渴望了解一个真实中国的忠实用户,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动态、中国企业、中国城市发展等话题的报道在海外广受欢迎。2022年1月以来,《经济日报》推特、脸书、照片墙官方主账号同步推出的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系列报道,总传播量超过1.5亿人次。一批特色栏目已形成固定的读者阅读期待:《中经数据》(Ce-index)栏目发布权威的经济数据;《中国故事》(Chinese Story)栏目以具体事例报道乡村振兴、扶贫等内容;《中经关注》(Ce Focus)主打深度经济长文;《中经股评》(Ce Stock)是股市行情短视频栏目,每个开市日固定推出。中国经济网海外传播平台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跟踪报道走廊项目建设进展和丰硕成果,2022年推出短视频节目500多条次、图文及稿件1000多篇次,在海外账号传播量超过4000万人次,有效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巴经济走廊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平稳有序推进的信心。

  三是突出特色找准传播定位与策略。《经济日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宣媒体,涉足海外传播时间不长、经验不多,但《经济日报》特色鲜明,那就是经济特色。经济是全球关注的共同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动态成为很多海外受众的关注点;《经济日报》始终深耕经济领域报道,在经济报道领域长期积淀,优势明显。因此,《经济日报》所有海外账号定位统一而明确: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不必成为大而全的旗舰,但可以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小而独特的专业成长路径。正是沿着这一明确的传播定位和策略,《经济日报》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撬开海外传播的流量密码。依托本报自有的中经视觉图库,大量使用国内网民自拍的各类主题图片、视频,让传播更感性更直观;以小故事为载体,聚焦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等话题,让海外受众看到中国农村地区真实模样,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开设《中国前沿》(Ce Front)栏目,聚焦中国企业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

  三、聚焦伟大成就,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连续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贫穷落后和封闭的印象,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赞许。同时,个别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抱有复杂心态,不愿意看到中国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不愿意看到西方模式之外的现代化道路取得成功,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到人民更坚定的拥护,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歪曲抹黑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给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和国家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经济日报》作为中央党报,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向世界及时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立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驳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谬论谎言,是《经济日报》的职责与使命。

  一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首次突破3万亿元,发明专利有效量居世界首位。截至今年1月,我国经营主体达1.6亿多户,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雄厚的物质基础、充沛的人力人才资源、活跃的创新创造,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经济日报》在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专题报道,从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锐度等多个维度展示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建设成就。《经济日报》海外账号也开设《中国新地标》等栏目,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反映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等。

  二是唱响中国经济贡献论。新时代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时代以来的非凡十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经济日报》近年来开设了《外企头条》融媒体栏目以及《外企微观察》评论栏目,以“视频+评论+双语”等多种报道方式,聚焦在华外资企业动态等内容,积极宣介中国开放政策。《经济日报》海外账号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制作并推出《中国发展惠及世界》等系列短视频产品,展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共享、共赢的生动实践。

  三是驳斥美西方对我攻击抹黑。长期以来,经济领域一直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是敌对势力贬抑我党执政能力的着力点,是美西方唱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到如今的“外资撤离论”“债务陷阱论”“降速失控论”,一有风吹草动必然兴风作浪,歪曲抹黑攻讦无所不用其极。《经济日报》切实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到行动上,坚持“评论立报”,敢于发声亮剑,积极、主动、及时地对外输出观点,有理有力有节地回击反华言论。开设《国际经济观察》《经世言》等专栏,推出《中国对跨国公司重要性有增无减》《“中国输出通胀论”纯属无稽之谈》《外企在华发展机遇只多不少》等评论,展示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外资外企提供的发展机遇。刊发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中国有最值得期许的未来》等重磅报道,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发展信心。

  四、创新方法途径,增强对外传播实际效能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方法途径,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传播交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实现中国声音的有效传达。近年来,《经济日报》创新体制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拓展传播平台渠道、增强传播实际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是坚持开门办报办新媒体。开门办报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融媒体时代,开门办新媒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经济日报》围绕重大主题,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精心组织开展“记录小康生活 见证时代变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微视频、新闻摄影征集活动,引导大家以网民视角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身边的变化,吸引了大量网民踊跃参与投稿,全网累计传播量超过10亿人次。这些以普通人视角创作的作品在海外平台也广受欢迎,实现了让海外受众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的目的。

  二是加强与境外媒体交流合作。对外交流合作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方式。积极而有效的对外交流合作,可以增进与海外媒体、智库、政府机构等互信了解和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树立中国媒体良好的国际形象,也能借用海外媒体的力量形成传播的共振效应,从而实现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的目的。近年来,《经济日报》与俄罗斯、意大利、希腊、巴基斯坦、柬埔寨等10多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媒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内容合作并举办相关活动,实现借船出海、借筒说话、借嘴发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论坛、峰会等重要场合发表的致辞演讲,与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财经媒体合作,在海外推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共同发展》《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等展现领袖风采的报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2022年10月,《经济日报》与希腊《海运报》达成版面合作协议,每周五在《海运报》刊出“中国经济观察”专版,刊发《经济日报》提供的报道,展示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在当地引起广泛反响,在希腊“海洋蓝”中点缀一抹“中国红”。

  三是积极组织举办国际论坛活动。近年来,《经济日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合作,参与组织举办有关国际论坛活动,拓展对外传播平台渠道。与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每年共同举办“中柬经贸合作论坛”,讲述中柬合作共赢新故事,推进中柬两国经贸合作新进程;2022年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柬埔寨新闻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中国—东盟视听传播论坛,集中展示视听领域国际合作成果,为传播中国经济好声音贡献了力量;由中国经济网参与承办的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连续举办7届,已成为两国媒体间影响力最大的交流活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经济日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文章刊载于《对外传播》2023年4月(总第319期)

(责任编辑:马常艳)

郑庆东: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2023-05-08 13:13 来源:对外传播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