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疫情之下的援助,上海的居民区就是志愿者的抗疫阵地

2022年04月14日 10:38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面对当前上海市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身影。无数涌现出来的志愿者,不辞辛苦,冒着感染的风险,广泛参与小区封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垃圾清运、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社区志愿者,与政府工作人员、与医护人员一起,尽锐出战、持续奋战,为上海这一超大城市的抗疫阵地战“筑”起来牢固而“温暖”的防线。

  “只想为困难群众多做点事”

  陈序明是上海浦东海鑫苑小区一位居民,也是中信产业基金控股公司北京中佳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看着严峻的抗疫形势坐不住的他,早早的向当地居委会递交了“请战书”。

  3月24日,陈序明接到了上海浦东航头金色航城居委会电话,说小区有情况需要紧急进入“2+12”封闭管理状态。他立马表示:“若有‘疫’、召必回”。他还第一时间从公司请假赶回小区,不畏风险,当天就积极投入到了封闭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整个小区36栋楼,陈序明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爬楼梯挨家挨户通知、并进行详细的人员情况登记、耐心的讲解封闭期间注意事项、了解老幼残弱的困难和需求、确保不遗漏每一户居民。

  在此之前,陈序明已有两天奋战在上海浦东曹路镇社区的战“疫”一线。维持秩序、登记预约、扫码检测、软件操作、耐心讲解……虽然身体已经很疲惫,但陈序明毅然坚持着。

  3月28号是浦东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极其复杂严峻的时刻,陈序明一边遵守纪律居家办公,一边在群众需要的时刻第一时间站出来,化身“大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社区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开展组织全员核酸检测。

  作为一名志愿者,陈序明也时刻关心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工作。他说:“疫情席卷以来,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从未停歇,实在太辛苦了!”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恩,为他们鼓气加油,陈序明通过凝心聚力社区公益基金会,通过个人捐款的方式向浦东东方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捐赠了1万元,用于购买牛奶、饼干、巧克力食物等物资。此后,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陈序明联系曹路镇上的几家合作社,自己出资订购了青菜组合套餐、鸡蛋、大米、牛奶等物资,将物资发到小区孤寡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家中。如今,陈序明还在“奔跑”,他在志愿者网发起了“疫情期间关爱身边孤寡独居老人”的项目,继续以他个人出资的方式,号召全市各区志愿者购买各类物资,救助孤寡独居老人。

  “物资能第一时间送到大家的手上,我就放心了。”陈序明说:我要以实际行动响应《致全区共产党员的倡议书》的号召,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越要拿出特殊担当,为疫情防控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带领小区的志愿者一起上”

  “不好意思,这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安排,实在没法再和你聊了。”电话那头是上海浦东花木街道第九城市二期8号楼的志愿者牵头人邢春。

  连续几天、断断续续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小区居民抗疫的不易、坚守和必胜信念。

  “我们这栋楼有63户189个人,怎么坚守下来的?我们的回答是,在居委会的统一指挥下,我们通过本楼的志愿者发动全体居民群防群治、互帮互助、共渡难关。”邢春说,如今他带领的志愿者自助管理委员会一共拥有41位成员,一多半是党员,有从事教师工作的,也有企业高管、在职医生等等,他们都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小区的事务出谋划策。

  今年3月28日小区封控后,业主们逐步在物资采购、就医上出现了需求,居委干部对小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难免有鞭长莫及之处,邢春他们便自发行动起来,发布了一份给本楼全体业主的《抗疫公约》,针对物资分发、环境消杀、信息传递等各方面工作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在居民核酸、分发物资之际,我们感觉志愿者必须组织起来。”邢春告诉记者,他们成立了防疫组,协调核酸检测,并在物业消杀的基础上,加倍消杀,并自筹资金,采购了防疫物品,每个电梯上都放置了消毒液;成立了保障组,针对当前居民团购太多太乱的情况,统一组织货源,统一组织物品消杀,并在一楼设置了二次消杀区;还成立了健康组,组织居民内的医生人员,指导居民用药需求,并提供就医指导。

  在一次次核酸检测的操作中,在一次次物品购买分发的过程中,邢春带领的志愿者组织持续“进化”,每件事安排得越来越井井有条。

  “我们楼道有独居户,也有老人,赶上封控,谁也没法出去,只能蜗居在一起。”邢春说,志愿者针对这种情况,就进行专门登记,率先给他们补充物资供给。他说,志愿者们还根据楼道有南北两个门的特点,优化了核酸检测路线,每次核酸检测时,按照楼层自上而下叫人,每人间隔两米,并从北门进南门出,沿途有志愿者维持秩序,严格避免了检查感染的可能。

  邢春如今已然成了本楼居民信任的主心骨,每天组织并带领志愿者落实各项任务,随时随地接听电话、处理各项棘手问题、全力满足居民需求,这成了他在小区封控期间的常态。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互助氛围,大家缺什么少什么,一起团购、互相调剂,物业、居委也认真负责,及时帮大家解决一些特殊需求和困难。”邢春表示,“最关键的,大家的防疫认识越来越提高了,相信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

  记者注意到,在浦东广兰名苑、浦东三林镇岭南苑小区等小区,都活跃着类似的志愿者组织,在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之下,每个小区都打造了自己的抗疫防线。

  “团结就是力量”

  4月1日,在上海民政局指导下,复星基金会启动“社区驰援”行动,旨在保障社区应急需求。100余名复星志愿者成为对接社区的“项目经理”,负责保证物资送到小区居委会或业委会工作人员手中。只要一件件防护服、一箱箱口罩不断运抵,一线工作者抗疫就有保障,小区就能安心。截至4月9日晚,复星基金会已驰援200个社区39万件防疫、生活物资。

  记者了解到,行动发起后,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协会、联想基金会、德龙钢铁等公益伙伴积极响应,复星成员企业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南钢、海矿、舍得酒业、金徽酒也纷纷加入。艺人黄晓明明天爱心基金、欧阳娜娜也加入“社区驰援”行动,向社区发起捐赠。明天爱心基金首批捐赠中国邮政上海邮政分公司一辆静电喷雾电动消毒车,由复星基金会统筹发放给50个社区1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第二批追加捐赠防疫包驰援25个社区,每个防疫包有40件医用非连脚防护服、40双医用隔离鞋套、40只医用口罩、40个医用隔离面罩、30瓶84消毒液。

  紧急驰援的200个社区中,浦兴路街道长岛花苑、潍坊新村社区需求又最紧急:物业和居委会因疫情处于隔离状态,靠业主自发组织防疫,志愿者的防护成为头等大事。

  潍坊新村志愿者负责人陈思思,组织起28人志愿者小组,服务一半以上是老人的涉疫楼栋居民共390人。在复星基金会支援的100件防护服及其他2000件防疫物资到达之前,陈思思整个楼栋防护服只有到处凑来的10套。防护服每天清洗消毒,大家轮换着用。辛酸中也有暖心。遇到防护服“青黄不接”的时候,又正好要去确诊居民所在楼层服务,陈思思会被同样没有防护服的男性志愿者拦住,替她上去。收到防护服,她在微信里对复星基金会不停说谢谢:“这批防护服给了我们继续坚持的勇气。”

  陈晓是浦兴街道长岛花苑社区志愿者领队,家住浦西的她,来这里看望公婆时遇到封控,索性就地组织起30位居民做志愿者,服务楼栋,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居民。看到自己发动的小伙伴辛苦保护邻里,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甚至是使命要保护伙伴。她发出的防护服需求,迅速得到响应,“物资在匹配”、“物资在路上了”。她守到晚上11点半,一直等到复星基金会100件防护服、200件隔离衣送到,转头就把图发群里:“等到了。我们志愿者有‘盔甲’可以放心作战了。”

  如今,专业公益伙伴也在参与进来,恩派、NCP等上海社会公益组织是“社区驰援”联合行动微信群首批成员。恩派对最小单元的防疫支持包复核,按照最基本保障重新确定物资类别和数量、标准。“根据经验,一箱消毒液最多可满足普通社区约1万平方米消杀,建议整箱配备。”就这样,复星基金会志愿者和联合行动小组同心合力,将一条条需求录入按区域、来源区分的分表,再汇成一张总表,流转到物资匹配组。物资匹配组连夜将需求匹配好物资、制订司机次日路线,再分发给每个项目经理(PM)去执行落地,送抵每个需求来源的小区居委会或业委会手里,保证物资能精准驰援一线防疫工作者。

  合作的公益组织中,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一加入就进入“战时状态”:核实需求、整理文案、梳理信息,充分履行角色分工职能。2单、23单、53单……每天物资发运趟数不断攀升,社区驰援行动,一刻不停。

  诚如众多志愿者所说,众志成城,抗疫胜利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责任编辑:张雪)

疫情之下的援助,上海的居民区就是志愿者的抗疫阵地

2022-04-14 10:38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