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甘肃玉门备耕忙

2022年03月09日 14:56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春风拂大地,农时催人忙。

  在玉门广袤的乡村,大马力农机深松土地,村民在田间忙碌劳作,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勾勒出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绚丽春耕图。

  玉门市黄闸湾镇梁子沟村种粮大户王生简,一开春便投入到春耕备耕生产中。“近两年,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粮食补贴,种粮的收益不断增加,增强了我们种粮的信心,今年我40多亩承包地全部种植小麦。”谈到今年的种植计划,他信心满满。

  科技加持增产量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核心要素,也是粮食生产的“芯片”。

  在玉门,小麦、玉米持续增产,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100%。

  仅靠种子还远远不够。玉门市在积极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广适粮食新品种21个,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的同时,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水达到89%以上,既提升了效率,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同样离不开技术的参与。玉门市结合主推粮食作物品种特征,推广“最适”种植模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高效生产模式。

  近年来,玉门市集成应用了药剂拌种、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耕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粮食作物生产向绿色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降解地膜、渗水膜、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等农用新产品,开展肥力动态监测、肥料利用率、密度协同高效利用、配施生物有机肥等粮食高产配套技术试验17项,为全市粮食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养好土地种好粮

  在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一台台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轰鸣不断,正忙着平整田地、修建蓄水池,现场一片火热景象。

  “项目实施后,灌排设施、农机道路等相关设施更加完善,可实现亩均节肥30%、节水40%、节省人工50%,农资投入、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亩均增收达500元以上。”玉门镇东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雄向记者介绍。

  今年,玉门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以粮食生产为“纲”,以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据介绍,玉门高标准农田亩均综合投入达到3000元以上,实施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和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输 配电等工程建设,累计建成“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4.3万亩,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万亩。

  “通过滴灌架设、水肥一体化节水改造, 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秸秆和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大幅增加,有效促进了农田生态良性循环。”玉门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刘海建说。

  “代农储粮”保粮源

  近年来,玉门市积极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多层次的粮食经营体系,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通过小麦良种繁育、订单种植、收购运输、科学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持续发展全链条农业服务模式,促进粮食综合效益提升,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代农储粮”就是其中一项惠农业务。

  “我们的粮食放在这里比放在家里强,家里还要盖还要整,放在这儿省了不少事,想什么时候结算就什么时候结算,什么时候粮价高了,什么时候来结算现金。”花海镇中渠村二组村民田家基说。

  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有效规避了粮食霉变和损耗的风险,最主要的是为农户带来保值增值的实惠。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结算,农户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结算,可以尽可能将粮食卖到的最高价,保障了农户的种粮收益,解决了因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玉门中意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售后服务人员金娟说。(经济日报记者李琛奇 通讯员徐玮)

(责任编辑:张雪)

甘肃玉门备耕忙

2022-03-09 14:56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