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时评:优化A股资金结构应鼓励“长钱”入市

2020年12月22日 13: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面水”比例和谐的投融资环境,是股指走出“慢牛”所依靠的关键力量,偏颇任何一方都不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尽快优化A股投融资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证券和资金供给。

  最近,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45%的新闻备受关注,多数人对此解读为对A股利好。不过,有两则背景信息不容忽视。一是旧规则下,险资配置权益资产占比30%的“额度”根本用不完,目前这一比例为20%左右;二是今年的新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公募基金资管规模已突破18万亿元。

  一边是市场看似并不缺钱,另一边是险资持股“弹药”用不完,为何还要使劲鼓励险资入市?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A股市场的投融资结构,保险资金与其他资金的区别,以及股指走出“慢牛”所依靠的力量。

  在我国资本市场创立30年历史中,有一个独特的“面水”规律始终影响着股指走势。如果说在融资端,以新发股票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是“面粉”,那么在投资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各路财富管理产品就好比是“水”。在目前以散户为主的交易格局下,每当股市疲软、指数走低时,新股发行节奏减缓甚至暂停,市场开门“放水”、新基金发行提速,推动股指向上及投资信心回暖;反之,会拧紧新基金发行“阀门”,加快IPO步伐,股指降温、投资趋于理性。

  如此“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确实在稳定股指和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局限性也很明显。

  受到A股自身投资者结构及基金持有人散户占比多的因素影响,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带来的“水”具有交易短期化、申赎频率快等特征。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缺少长期资金配置,容易波动剧烈、局部定价扭曲。注重整体资产负债风险匹配的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在面对收益波动较大的股票资产时,往往“有额度,有资金,但不愿买太多”。市场缺少“长钱”,又反过来影响融资功能的发挥,容易带来市场“牛短熊长”。

  更不利的情况是“面水”失衡,即投融资完全不匹配。历史上,在很多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较高的年份,A股主要股指仍未有明显突破,市场始终在喊“缺水”。“水”的总量其实并不缺,也未流出市场。少部分“水”流入众目所向的IPO渠道,多数资金流向增发股票、可转债、配股等再融资渠道。这些看似成本低廉的再融资工具,让不少已上市公司忽视了与庞大再融资额相匹配的契约精神和社会责任。被低估的再融资“耗水”情况,稀释了入市资金,减缓了股指上扬步伐,短期内让股市的投融资“天秤”难以平衡,这反映出A股市场的融资结构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成熟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经验表明,若“长钱”多,证券供给合理,股指多数慢涨慢跌,投资者可赚基本面的慢钱,即主要是赚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反之,若“短钱”多,证券供给失衡,股指急涨急跌,主要是赚买卖股票的价差红利,这实际上是零和游戏。因此,“面水”比例和谐的投融资环境,是股指走出“慢牛”所依靠的关键力量,偏颇任何一方都不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为此,必须尽快优化A股投融资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证券和资金供给。一方面,改变长期以来“重融资、轻投资”的不良倾向,积极构建与居民存款结构、百姓财富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直接融资制度。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交易制度,丰富财富管理产品,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再融资制度,吸引更多“长钱”留下来、敢配置、能赚钱。另一方面,在全市场倡导长期价值投资风格,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乱象,继续推动金融开放,培育和吸引更多手握“长钱”的机构投资者入场,为股指长期走强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监管部门提高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比的良苦用心。(经济日报记者 周琳

(责任编辑:张雪)

经济时评:优化A股资金结构应鼓励“长钱”入市

2020-12-22 13: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