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科幻迎来“黄金时代”?听刘慈欣这些大咖们怎么说

2019年11月12日 16: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2日讯(记者郭静原、覃皓珺)在我国传统文学中,从来不缺乏想象力的作品。人们世代沿袭着“万物有灵”的神话思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凭借毅力和勇气,人与自然建立起新的联系;先秦哲学里的“庄周梦蝶”“偃师造人”,无一不体现想象力的极致。

  可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片充满想象的土壤上才诞生了严格意义的科幻。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充斥着古装剧、缺乏科幻大作的荧屏,让人不禁发出这样的质疑:中国人的想象力用完了吗?

  随着《三体》的横空出世,《流浪地球》成为爆款,一扫中国科幻文艺界的晦暗底色,中国科幻是否真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2019中国科幻大会日前在京举行,科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和不少热爱科幻、从事科幻的人们聚在一起,诠释他们眼中中国科幻的时代命题。

  中国科幻,本土?未来?

  雨果奖的两度殊荣,让中国科幻作家蜚声国际、令科幻读者振奋不已。北京、深圳、成都各地科幻盛典繁荣开展,大咖云集、论坛争鸣……人们欢呼,“中国科幻的春天已经到来”。

  从统计数据而言,这般自信是理直气壮的。由本届大会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指出,与科幻相关的电影、游戏、阅读产业涨势强劲,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达到456.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3.26倍;且今年上半年,中国科幻电影总产值已达172.33亿元。

  产业树拓展将更加丰富与健壮、产业从业人数稳步增长、新技术研发与科幻产业结合的趋势显著、政府投入持续增加等新现象,令人无比期待中国科幻下一阶段的精彩未来。

  “我们是充满未来感的。在世界整体科幻的衰落下,中国科幻迎来自己的辉煌,产生了科幻黄金时代最有利的条件。”笑称自己写的东西放在二三十年前根本没人看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更看好科幻影视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还会有相当数量的科幻影视作品诞生,在国内或国际上取得一定突破。

  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中国科幻的“未来感”,他直言,任何一个正在世界版图上崛起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水平的国家,都会成为科幻大国。“而在中国科幻成为第一之前,你永远想着的是,我要去未来,我要追赶,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科幻一定是热的。”

  而热潮之下,科幻作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舶来品”,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焕发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光彩。“虽然中国科幻来自西方,但与中国文化必须要有机结合。”科幻作家何夕认为,中国科幻具有多元化特点,存在各式各样的流派或风格,但作品的根还在这片东方土地上,当把那些传统而优秀的部分沉淀下来,同时大胆拥抱新鲜事物,极有可能在未来塑造出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科幻符号。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非常精彩,它就是中国丰富想象力向外的展示,其精彩程度甚至比好莱坞大片还要宏大、绚丽。”在美国畅销科幻小说作家凯文·安德森看来,中国科幻作家和读者的思考角度与西方有所差异,人们接受不同教育、有着不同观点,中国科幻向世界提供了新视野、新表达,这样的碰撞交流最令他感到兴奋。

  科幻作品负责科普吗?

  人们渴望探索太空,于是宇宙飞船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困窘于不够精准的诊断和昂贵的治疗费用,于是病症扫描仪和修复仓在小说里炙手可热;人们痴痴寻觅着无所不能的“伙伴”,于是人工智能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时光飞梭,科幻正在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科幻作家王晋康的话来说,“未来离现在越来越近了。”他向记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打车时跟司机闲聊,谈到也许这个行业十年之后就会消亡;还有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时,也会考虑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哪些专业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替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在科幻世界里对未来可能有101种预言,或许只有一种、甚至半种是正确的,但至少开拓了人们的思维,为时代变革做好思想准备。”

  来看看敏锐的科幻研究者们都洞察到了什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告诉记者,科幻作品兼具四种功能,一是表达科技时代的生活,二是协助人们描绘未来,三是对科技经验的发展路径进行批判,四是抚慰人心。“虽然科学普及和创意创新是两个‘轮子’,科幻作品不负责普及科学知识,但它负责打开想象力,打开思维边界,这么来说也可以把它纳入进科普,算是体现科学精神的一部分,科幻创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很多科学家回忆,因为孩童时接触过科幻、科普,早早树立起追求科学的远大理想。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吸引众多师生收看,物理学、天文学成为孩子们选择未来职业的重要标志。《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诺贝尔奖获得者索恩曾表示不知道做多少场报告才能让他的学术研究影响全球几亿人,但是《星际穿越》一部电影就做到了。”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认为,我们需要以科幻更好地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思维,让更多孩子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科学星空群星闪耀。

  你也在聊科幻吗?

  大会期间,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1)班女生随可馨,代表江苏中学生赴京,从刘慈欣手中接过第六届全国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的奖状。看过《海底两万里》后开始喜欢上科幻的随可馨,在紧张学习之余,充分享受科幻创作带给她描绘幻想中世界的机会,这次大赛过后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创作的决心。

  2015年底,孙悦和他的团队开始筹备中国第一家科幻书店——赛凡科幻空间,他们到世界各地海淘回好玩有趣的科幻周边,却发现不少都“made in China”。“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中国自己的科幻周边?”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后,孙悦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开始调研,借鉴国外一些成熟案例,“科幻周边衍生产品市场在中国同样拥有无限可能,但国内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缺少原创性,二是质量不高、用料粗糙,三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四是盗版猖獗。”

  经过反复讨论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孙悦的目标很坚定,是为了“努力做出与同质化科幻周边产品不一样的特色,做出大众接受度高的原创正版产品。”幸运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三体》角色大头贴、充分体现原著精神的日历、融入小说标志物的书签,还有为《流浪地球》制作完整的周边图库……这些落地的成果得到市场肯定,孙悦和他的团队乐此不疲,用科幻周边打造科幻生活方式。

  而在即将到来的12月,吴岩所在的南科大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作为策展单位之一,参与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团队这次策划的主题是‘科幻使城市升维’,大概展出七八十件作品,利用科幻的角度带大家去看看城市未来什么样,也是用建筑和艺术展现科幻的美。”吴岩说。

  吴岩期待,如果科幻的表现形式不只局限在文学,也不只是艺术,而是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今后在每个城市中心都会建起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小区,达成科幻和生活的直接接触。“未来在艺术领域,科幻艺术品可能会成为热点,或者说中国好多当代艺术、先锋艺术本身就是科幻,我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开发。”

  你听,人人都在聊科幻,人人都在参与科幻,这里是科幻的世界,也是不久的将来。

(责任编辑:张雪)

中国科幻迎来“黄金时代”?听刘慈欣这些大咖们怎么说

2019-11-12 16: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