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北京:绿色成就高品质生活

2019年08月16日 07:47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李佳霖 杨学聪 刘亮 徐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新版城市总规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了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同时,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改”出来的成绩单

  北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从地形看,北京的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特殊的地形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从生态家底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沙尘暴、雾霾、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70年来,北京就是在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改”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沙尘天气最严重,春季沙尘天数平均多达26天;90年代以后至21世纪初,沙尘天数明显下降,在5至7天;2010年以后平均沙尘天数降到3天左右。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北京在2017年完成国家“60微克”目标后,2018年PM2.5浓度降至51微克/立方米,2019年上半年降至46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方面,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河流、湖泊水质稳步改善。

  自“十一五”时期国家考核以来,北京市连续3个“五年减排任务”均在全国最先完成,特别是在2017年提前动态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基础上,2018年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进一步扩大。

  2018年与1980年相比,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提高到43.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提高到48.4%。全市建有自然保护区21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42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1%。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在“良”的等级,并稳中向好。

  “干”出来的生态美

  站在延庆区康庄林场的瞭望塔上远望,绿意从塔脚下向远处延伸,与八达岭连成一片。延庆绿化办原主任杨进福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这里原来叫南荒滩,终年狂风咆哮,土地严重沙化。“政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组织了造林大会战,但由于风大干旱等原因收效甚微。”1993年,北京市将八达岭-康庄风沙危害治理工程纳入全市绿化重点工程。杨进福带领延庆林业部门的干部群众开始了对南荒滩的新一轮治理。

  山坡上少土,杨进福就想了个办法,在石山上炸出坑,再用编织袋背来土补进去,他们称为“客土植树”。每个树坑容积约1立方米,每亩地要种74棵树苗,大约需要背2442袋土。山坡上缺水,他们就把水管接起来引水,用水泵把水送上山。就这样,南荒滩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变绿了,第一期工程完成5.6万亩,2000年12亩荒滩治理完成。

  延庆区委书记穆鹏介绍,通过实施爆破造林、荒山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百万亩平原造林等工程,延庆的森林面积从不足18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177.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不足7%提升为59.28%。

  为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北京市稳步实施压煤减煤,截至2018年底,建成四大燃气电厂、淘汰4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和2.7万台小煤炉,燃煤量比2013年下降82%,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化,北京在国内率先实施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和油品标准,报废转出220余万辆老旧机动车,累计推广27万辆新能源车。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北京近年来累计调整退出近30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污染企业,完成1.1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

  “看”得见的幸福感

  清澈的河水沿着街巷间的河道拐过一个个石桥,天鹅、野鸭在荷叶间游弋……这里既不是江南,也不是影视拍摄基地,这是离天安门最近的“水乡街巷”——前门三里河街区。

  作为古都旧城重要的历史片区,北京市从2017年开始对三里河进行整治与提升,将这条河流依据历史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的内在需求。2017年至2020年,北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拆除违法建设、棚户区改造、疏解区域性低端市场腾退出来的用地以及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多措并举,建设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2018年,北京新建28处城市休闲公园,并在东城、西城、海淀等区新建了20处具有近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还建设了121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将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0%。

  据了解,2019年北京将再建31处公园绿地、13处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市民有更多“绿色获得感”。预计到2019年底,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48.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6.4平方米。

  休憩有绿地,行走有绿道。如今,北京还完成了绿道总体建设约821公里,其中滨水绿道长度约351.5公里,占总长度的42.8%,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滨水漫步或骑行。

  按照规划,绿道将覆盖全市16个区,包括28条主要线路44个节点和多条支线。北京市将建设市级绿道1000公里以上,带动区级及社区级绿道建设约1000公里,形成全市超过2000公里的绿道网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 杨学聪 刘亮)

  为民解难题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什么叫“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这项举措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

  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是基层乡镇或街道遇到急难问题,需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街巷长或基层政府第一时间“吹哨”来通知召集,各相关部门来“报到”一起解决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打通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1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党对街乡工作的领导、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推行“街巷长”机制等14项重要举措。

  在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工委副书记程勇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展览馆路42号楼、46号楼两栋回迁楼曾经长期存在电费纠纷导致居民用电难,其中既有过去积压的历史问题,也有物业公司不作为的问题。2018年3月28日,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主持召开了相关问题协调会,吹哨召集西城区国资委、西城区供电所、西都地产、天创地产、华辰物业、天创物业等相关单位参会,协调解决问题。经街道协调,到场参会的各方一致同意把确保居民用电放在首位,“搁置争议,平稳过渡”,解决了居民用电难问题。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强调‘接诉即办’,围着群众转,奔着问题去,沉到一线干。”

  结合机构改革,北京市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建立全市统一的12345市民诉求受理平台,优化提升接单、派单、督办、回访、考评等流程,构建“24小时不下班、365天不休假”的服务模式,实现“单单有回应,件件有反馈”。同时,北京市还建立了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指标的考核制度,每月对全市16个区、333个街乡镇、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的“三率”成绩进行排名。

  为解决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握指成拳”等问题,北京市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到街乡,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普遍采用“1+4+N”模式,以街乡城管执法队为主体,公安、消防、交通、市场监管4个部门分别派驻1人至2人,规划住建等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开展联合执法,直接解决问题。全市各街乡均组建综合执法队,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街巷长制”,在全市街巷共设置1.5万名“街长”或“巷长”,分别由街乡处、科级干部担任,选派“社区专员”,让街乡干部真正到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还推动了基层治理结构的优化。过去,街道的机构设置遵循的是“向上对口”原则,上级有哪些职能部门,街道也得有对应的部门,一个街道有近30个部门,结果各个部门忙闲不均,难以集中力量为老百姓解难题。按照“向下对应”原则,东城区重新设置街道部门,过去的29个部门被精简为12个。

  据了解,北京市以“6室+1纪工委+1综合执法队+3中心”为基本模式推进街道机构改革,“6室”包括综合保障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办公室,“3中心”则指设置3个事业单位,将全市街道的机构数量减少一半以上。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推行后,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和私搭违建、乱停车、环境脏乱、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等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也促成了一批菜市场、便利店、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等便民利民设施的建成。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市16个区的群众诉求解决率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满意率提升12个百分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亮 徐红)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北京:绿色成就高品质生活

2019-08-16 07:4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