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田千里绿意浓 伏桃满枝迎丰年

2019年08月15日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乔文汇 马呈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5年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聚焦职责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三大攻坚战”首战告捷,深化改革成效初显,向南发展开局良好,职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六师五家渠市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五统一”改革激发新活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的团场连队采访,改革新风扑面而来:取消农资采购等农业“五统一”,职工种地更有热情了;有了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职工种地更安心了;国资国企改革,让企业更有活力了……

  “种子购买、机械应用、棉花销售都是自己说了算,种地更有奔头了。”新湖农场三十连的王忠是首批获得《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人,对今年的棉花市场信心满满。他说:“种地关键是要跟市场对接好。今年带领30名合作社成员种植了4000多亩棉花,已经和轧花厂谈好了价钱。”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是新疆兵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关键,重点是取消“五统一”,即取消农业生产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和收费标准、统一关键和重大技术措施、统一农资供应。2017年6月,兵团党委确定在第六师五家渠市进行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整师推进试点。

  “师、团、连三级全面取消‘五统一’,不搞行政干预,彻底改变大包大揽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六师政委齐新平在全面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让新湖农场三十连党支部书记刘明记忆犹新。

  “多年来,职工种地听团里的安排。突然不让管了,种什么职工说了算,职工能不能种好地?”两年多的改革实践,让刘明打消了疑虑——取消“五统一”后,合作社挑大梁,职工自愿加入,抱团发展。如购买农资,职工依托合作社,到市场上去询价购买,节省了投入。

  看到大家干劲十足,刘明将目光瞄准了新湖农场三十连芦苇丛生的塔西河排水通道,牵头成立了荷香藕合作社,种莲藕、养泥鳅。一年下来,莲藕的亩产值达到2000多元,泥鳅亩产值在5000元至6000元之间。

  改革后,第六师五家渠市新成立合作社54家。目前,该师共有农工专业合作社658家、社员1.1万多人,带动1.9万名农牧职工参与产业化经营。

  国资国企改革,也是兵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第六师五家渠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的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清仓转让给了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通过“健身瘦体”焕发了新活力。之前,该公司受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曾多次重组,但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盈利状况未达到预期。

  第六师五家渠市财政局副局长、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周雁说,为破解这一困局,师市改变以往一味要求控股、控制话语权的固有思维,依法依规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稳步推进百花村股份转让。通过改革,实现了企业盈利、公司稳定转型、配套投资带动就业的共赢局面。

  作为兵团国资国企改革试点单位,第六师五家渠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同质化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经营实力;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与债务化解紧密结合;将混改、股权转让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加快团场经营性资产和债务分离、移交,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第六师五家渠市共完成处置企业316户,完成率83.6%,减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2户,占第六师五家渠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数的67.68%。

  新疆农垦科学院以科技创新促发展——

  优质棉、细毛羊、新农机……都在这里产生

  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兵团农科所,是新疆军区和二十二兵团建立的农业试验场,为直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农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单位。“我们响应中央和兵团党委‘向南发展’的战略要求,寻求新时期科研发展定位,以‘科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把院科研工作重点、工作重心转移到南疆来,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促产业发展的作用。”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王选东说。

  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被放在首位。建院初期,曾有外国专家断言,北纬42度以北是棉花种植禁区。新疆农垦科学院首任院长王彬生顶住重重压力,主持研究开发的北疆特早熟棉花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彻底打破了这一论断。如今,这一区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主产区。

  多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的油葵系列杂交种、玉米、棉花、小麦、大豆、番茄等优良作物品种长年在新疆及内地推广种植,选育的多个棉花品种被国家列为北疆主推棉花品种。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急需细毛羊,当时还是紫泥泉种羊场技术员的刘守仁和同事,采取“引血改良”“封闭育种”“全价饲料喂养”等综合技术措施,历经12年艰苦探索,培育出我国第一个良种细毛羊——军垦型细毛羊,填补了国家多项空白,使我国绵羊资源品质站在了世界的前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研究,刘守仁和他的团队培育出11个品系的优良细毛羊。累计为25个省区输送种羊32万多只,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4亿多元,为我国细毛羊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4月,全国首例含有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的转基因克隆羊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诞生。次年,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的批量化工业性试纺,为毛纺工业高档产品再次填补了优质国产羊毛原料空白。目前,一支以刘守仁院士为带头人,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研究绵羊遗传资源利用及新品种培育的科研队伍,为新疆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科技动力。

  在荒原上,手拉肩扛、开荒种地是第一代兵团人的真实写照。经过60年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新疆兵团大农业的标志。近30年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为代表的农机装备研究团队,针对兵团提出“六大精准农业”发展战略,研发了精量播种机、铺管铺膜播种机、育苗移栽机等30多种农牧机具,获国家专利2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项成果。

  其中,2002年研制成功的“棉花铺膜铺管精量播种机”累计推广近4万台(套),作业面积近3亿亩,已成为兵团推广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农用机具。

  随着科研人员努力钻研,一批批新农机在田野沃土中施展拳脚。根据规划,到2020年,兵团机采棉面积将占棉花总面积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管理标准化团场达到95%以上。

  引自以色列的滴灌节水技术,因滴管器材价格昂贵难以大面积推广。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尹飞虎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数十年的科学钻研下,一项项技术被突破,生产出低成本器材和装备,形成了推广服务体系,使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同时兵团培育出自己的节水上市公司——新疆天业集团。

  自2000年推广滴灌技术以来,以膜下滴灌技术为平台,广泛应用农业6大精准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5490万亩,节水65.8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41个新疆天池的蓄水量。滴灌节水技术广泛应用于30多种作物,推广到内地8个省份,并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安哥拉、贝宁等13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滴灌面积5万余亩。

  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专家余渝提出,技术与品种对接要先示范,通过更换品种解决共性问题。结合申报南疆盐碱地滴水出苗课题研究,新疆大力培养人才,加大职工技术培训,提高防控等科学管理水平。

  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事业始终走在全疆前列,一些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院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20项,获奖33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育成麦类、棉花、杂交油葵、杂交水稻、玉米、大豆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肉用细毛羊等农牧新品种125个;研制出精量播种等农牧新机具五大类60多种,已成为兵团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支撑。

  2013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联盟,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于2014年挂牌成立了兵团在境外首个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重心向南转移,新疆农垦科学院强化“棋眼”意识,先后研究制定新疆农垦科学院向南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

  60年砥砺前行,60年奋发图强。新疆农垦科学院以发展壮大兵团为己任,先后在兵团13个农业师73个农牧团场和自治区部分县市的扶贫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获得国家荣誉,并将技术服务延伸到许多中亚、非洲国家。

  “中亚湿岛·交响夏都”城市品牌愈发闪亮——

  可克达拉一天一变样

  60年前,悠扬动听的歌曲《草原之夜》诞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被人广为传唱,可克达拉声名远播。2015年4月挂牌设市以来,当地着力培育“中亚湿岛·交响夏都”城市品牌,以此引领城市建设,逐步迈向“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

  可克达拉地处新疆伊犁河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和管理的第八座城市,城市总面积979.7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3万人。“如今,可克达拉每一天都在‘改变模样’。”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常委、四师副师长、师市党委宣传部部长林玲说。

  夏末,行走在可克达拉街头,只见碧水绕城,花树繁茂,浓浓绿意扑面而来;西天山云雪披肩,苍茫壮阔;伊犁河水流淙淙,奔腾不息;即将通车的可克达拉大桥宛若长虹,飞跨两岸。可克达拉市市长曾剑说,按照“3年有模样、5年大变样”的目标,该市围绕生态、产业、文化、服务等工作重点,从功能分区、建筑风格、色彩色调、设施完善方面入手,推动“多规合一”,绘制城市建设“一张蓝图”。

  坚持以绿“荫”城,精心描画生态城市。可克达拉深入实施森林进城围城、绿色廊道、景区绿化、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等工程,开展春秋两季城市绿化“大会战”,建成了29个主题公园,城市绿化率达到43.8%,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垃圾集中转运、厕所革命,加大周边团场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城镇美化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打造清新宜人生态新城。

  坚持以水“润”城,增添城市活力。可克达拉市对伊犁河沿岸滨河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以读水、观水、戏水等项目为依托,建设诗情画意的生态廊道;三条水系穿城而过,让“城依水、水抱绿、绿环城”,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可克达拉大桥横跨伊犁河,是兵团目前最大的单体桥梁,通车后主城区至67团、68团、69团的路程将大幅缩短,为可克达拉“一河两岸、跨河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以文“化”城,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可克达拉市的成立,让兵团第四师实现了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身。这座年轻的城市将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发扬和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着力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该市提出,用好《草原之夜》诞生地的金字招牌,加大“一首歌、一座城”宣传力度,努力建设一座值得来、想停留、不想走的城市。

  坚持以产“兴”城,培植城市发展不竭动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区域统筹、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总体思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高起点规划城北、城西两大产业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引进步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区与市域各团场产业互动。立足自身优势,做强白酒生产、薰衣草加工、牧业生产等,让“酒香”“花香”“肉香”更加浓郁,香飘更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马呈忠)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田千里绿意浓 伏桃满枝迎丰年

2019-08-15 07:39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