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健康类保险产品“互联网+”,究竟加了些什么?

2019年02月12日 07:21   来源:中国之声   央广记者 柴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健康类的保险产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互联网新生态的大潮中落地生根。公众健康意识日趋强烈的当下,拥有靠谱的健康经济保障早已不仅仅是一门生意这么简单。自2018年以来,保险业内流行起“保险互联网+4.0时代”的说法,而健康类的保险产品成为了当下在互联网上融合最为成功、发展也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不过,融合之路并不平坦。什么样的风险计算更精准?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对路?当互联网不再仅仅是流量导入、交易渠道等等的时候,健康类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加的究竟是什么?央广记者就此分别对话了来自传统险企的人保健康电商运营中心负责人王彤,和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家明,我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保险互联网+”。

  健康类保险的互联网+,加出什么优势?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保险元年”,至今已走过6年时间,这期间,互联网保险快速迭代,保险科技不仅仅对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了改造,大数据、移动、AI等等新技术的融入使得今天我们已经很难严格地区分传统保险与互联网保险的分界线。在微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家明眼中,互联网首先把保险市场的饼做大了:

  “我们现在有八成的用户都是80后90后,这一群人刚刚就是保险需求最高,但是可能他们是相较于传统,不太容易接触到的一群用户。但是他们都活跃在微信,也经常在网上购买不同的东西,所以在网上多买一个类别,像保险,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另外一个,我们也看到在微保过去一年的数据,有七成在我们这边成交的用户,之前是没有使用过微信支付去买保险的,所以大家也看到,其实我们真的做了一个增量市场,把更多的人带进来。”

  而在人保健康电商运营中心负责人王彤看来,如果真要做个区分的话,今天的互联网+带来的广阔新客群,自然对应着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甚至新的保险理念,对此,王彤解释道: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大家更讲究搭互联网保险的生态圈,产品给大家带来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将原来的线下产品搬到线上,而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或其他的科技手段,更好地洞察客户的需求,定制出来的产品更加适合客户的需要,比如说价格会更加普惠,会更针对性的适应不同类型客户的保障需求。第二个差异是体验不同。依赖互联网的技术,在价格很便宜的情况下,又有很简单便捷的投保流程,这种体验对于年轻人是很有吸引力的。第三个差异就在体现在服务方面。专业的保险公司可以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价格更实惠、品质更有保证的多元化服务,保险消费者就可以得到很多优质的增值服务。而且正因为有这样的互联网保险的出现,正因为有海量的客户出现,也对理赔、保全等服务提出科技应用的要求,倒逼保险公司提升科技含量,实现自助化,甚至自动化,满足客户对服务便捷性的需求。”

  健康类保险的互联网+,带来哪些挑战?

  硬币总是有两面的,保险的互联网+带来多少机会,往往就会伴随着同样多的挑战和问题待解。人保健康电商运营中心负责人王彤深有感触,他认为线下转线上背后,理念、管理架构、包括人员的技能、IT系统等等各方面都需要转型,王彤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我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比如说原来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都有大量的营销员,队伍多的都有几十万的。营销员拿了佣金之后,实际上他要给客户提供大量的服务,比如保险概念、责任条款的详细解释等等。但是一旦变成互联网保险,已经没有业务员这个中间层面。我们保险公司就直接面对消费者,客户但凡有什么不满,不管是合理还是非合理的诉求,在现在的自媒体时代,这种不满很容易写成微博、公众号或者一篇文章去传播,其实都会带来大量的负面舆论,甚至可能是投诉,都会对保险公司的整个运营链条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个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不允许保险公司慢慢地改,可能需要用一年时间,干三、五年的活。”

  同时,新客群、新渠道、新产品本身,也带来新的挑战,王彤认为:“针对产品方面,我觉得对传统险企来讲,可能主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定价。原来的产品大家是有生命表、有疾病谱等等这些传统的数据,精算师是根据这些数据来精算来定价的。现在出了互联网产品,价格更加普惠,附加了更多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需要更加精准的定价,甚至需要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去定价,给精算师提出的挑战远远比传统的产品定价要大得多。另一个影响就是,互联网产品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迭代速度要求很高,比如说我们某一款产品2017年的10月份上市,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迭代了十几次,这对于原来传统企业新产品研发的速度、报备的速度、反应的机制、配套的IT技术等等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

  对互联网基因深深植入的微保来说,理念、流程、管理等等的适应可能就不那么难,但互联网+保险,仍然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刘家明建议:“从互联网端那边去说,我觉得重点是怎么去使用本身的技术来去优化产品,不单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渠道。从用户的角度有了互联网保险的平台,他们当然是多了选择,但是有的时候多了选择,反而是让大家觉得是更难去决定应该买什么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责任,我们知道更多的选择不如更好的选择。”

  健康类保险的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记者对此直接提问:消费者现在和两三年内,在互联网上买哪类保险最划算?王彤说,低保费、高保额的医疗险是首选:

  “健康险这个领域更适合现在互联网发展,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消费者得到了很多这种教育,对保险产品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觉得在未来的2-3年的时间,这种类似于高保额的医疗险产品、重疾产品或者是防癌类产品,还有很大的空间,还会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在未来我觉得可能有几个方向,比如说针对性的单病种保险产品可能会很有吸引力。另外如果从再长远一点看,中国这么多老龄人口,护理保险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未来如果能够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这些客户提供优质的护理产品和服务,传统保险公司就有这样的资源优势。 ”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