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证监会对4宗案件作行政处罚 国信证券被罚没2800万元

2018年08月03日 18: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日讯 据证监会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证监会依法对国信证券保荐业务违法违规案作出处罚,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100万元,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龙飞虎、王晓娟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国信证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罚,责令其改正,没收业务收入600万元,并处以1800万元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张苗、曹仲原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此外,广东证监局依法对姚逸宇从业人员买卖股票案作出处罚,没收姚逸宇违法所得185,086.96元,并处以185,086.96元罚款。山东证监局依法对徐康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案作出处罚,责令徐康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罚款。黑龙江证监局依法对黑龙江省容维证券数据程序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维公司)违法违规案作出处罚,责令容维公司改正,并处以30万元罚款。

  证监会称,上述案件中,国信证券作为华泽钴镍恢复上市的保荐机构和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在核查上市公司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和应收票据,以及利用审计专业意见等方面未勤勉尽责,未对华泽钴镍及下属企业大额资金变化、应收票据快速增减等异常情况进行必要关注,未履行必要核查程序,未对审计专业意见进行必要的审慎核查,导致未能发现华泽钴镍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和采用无效票据入账掩盖资金占用的事实,在其出具的保荐材料及相关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

  证监会表示,保荐制度和独立财务顾问制度是资本市场中发行上市和重大资产重组过程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通过证券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勤勉、专业、审慎的核查工作发现欺诈或者阻止、防范欺诈行为的发生,使中介机构切实担负起“看门人”责任,这种责任既是一项法律责任,也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中介机构谋求经营发展、获取业务报酬的基本前提。

  证监会称,现实中,个别市场中介机构合规意识薄弱,社会责任缺失,片面追求业务规模,淡忘了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市场“看门人”初心,玩忽职守,怠于履责,弃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利益于不顾,使“看门人”的制度安排形同虚设,为欺诈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实践证明,中介机构勤勉尽责良好状况的实现有赖于多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中,通过严格的监管执法压实责任至为关键。证监会将持续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执法,发现违法即严肃问责,督促各类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切实保护中小投资合法权益。

  证监会称,容维公司作为经批准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投资咨询机构,违反《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投资人承诺投资收益,在其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注销后,对外宣传中仍然提及私募登记证书,发布容维公司有多名执业分析师的不实信息,对投资者具有误导性,未以谨慎、诚实和勤勉尽责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证监会强调,近年来,证券投资咨询行业乱象丛生,有的持牌机构违反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欺诈客户不当牟利,有的沦为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的帮凶,有的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或变相开展投资咨询业务,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在成熟市场中,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向来是受到严格监管的领域,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的特定市场环境下更应如此。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正本清源,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