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WWF专家谈“2100年华北将不宜居”:不是危言耸听 但并非无计可施

2018年08月03日 07:00   来源: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70年至2100年,华北平原气温将会多次迈过35摄氏度的“门槛”,这对一些经常需要户外劳作的人,特别是家中没有安装空调的贫困家庭来说尤为危险。论文提到,由于气候变化和灌溉农业的发展,2070年至2100年,中国的华北平原可能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住。2070年,并不遥远的未来,这一研究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不是危言耸听,但并非无计可施

  上述研究指出,因为灌溉造成更多的水蒸发,导致空气中的湿度更高,从而进一步加剧高温压力,使热伤害能力增强。尽管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地面附近产生局部冷却效应,但却会被空气中的高湿度轻易抵消。与此同时,水蒸气原本便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暖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本世纪下半叶,华北平原可能会遭遇致命热浪。

  我国华北平原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亿-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地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认为,从理论上讲,上述研究并不是危言耸听。“华北平原人口密度大,工业也比较多。这些工业都是一些耗煤、耗能源、耗水的大户”,他首先谈到了水资源,他表示,华北平原水资源很缺乏,“几十年前,白洋淀是一大片,抗日战争时还在上面打游击,水面是相当大的。在平原上,也就是打上十几、二十米就能见到水,现在的机井要打到一两百米才能见到水。所以在这种环境、人口、工业压力下,水资源对华北平原需求量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不过,杨富强同时指出,京津冀下了很大的力气在改善空气雾霾。如果减少二氧化碳,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对水、对我们的空气质量都会产生影响。“我们有南水北调,现在有一部分的水资源就进行生态养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强调节水,节水才是我们对华北平原地区的一个最首先、最重要而且是最有效的措施。然后我们再想办法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弥补。”杨富强说。

  此外,中国之声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项目工程日前完成首次正式向北方30条河流生态补水,截至6月30号累计补水8.7亿立方米。原南水北调办建设管理司司长李鹏程表示,通过生态补水,城市河湖、湿地以及白洋淀水面面积明显扩大,大幅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受水河流重现生机与活力。

  “千里清蒸、万里烧烤”世界其他国家也在上演

  韩国气象厅8月1号发布的气象数据显示,当天下午2点20分左右,首尔气温高达38.8摄氏度,创111年以来最高值。日本总务省消防厅7月31号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3个月因中暑入院治疗的人数超过5.7万人,逼近2013年的最高纪录。一贯凉爽的北欧地区也难逃热浪侵袭,10多起由高温导致的森林大火已烧入以寒冷著称的北极圈。德国、法国、英国也遭受多年未遇的极端高温煎熬,美国加州更是因为高温引发山火肆虐,灾情严重。科学家称人们可能需要“学着适应”未来愈发频繁的酷热天气。残酷的“预警”向全人类提出严峻考验。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