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陕西宝鸡市吹响人才“集结号” 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展宏图

2018年04月18日 06:5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 毅 通讯员 孙海涛

  宝鸡农业专家(左前)向果农教授丰产技能。 (资料图片)

  宝鸡市农业专家向职业农民推广新型耕地机。 (资料图片)

  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人才,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派得出?陕西省宝鸡市通过实施多元化人才策略,吸引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让广袤的乡村成为人才大展宏图的新高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围绕“留”人才、“吸”人才、“派”人才狠下功夫,吸引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在多元化人才策略的助推下,2017年,宝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9元,增加幅度达9%。广袤的乡村,正成为人才大展宏图的新高地。

  “留”人才

  本土能人扎下“根”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为主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并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培训

  宝鸡乡间有志向、有能力的人不少,但由于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以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

  通过专业化技能培训实现农村人才职业化,是宝鸡市留住农村本土人才的一个重要抓手。

  凤翔县城关镇马村29岁的小伙子杨博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下“根”发展。这几年,他依靠种植树莓鼓起了腰包,不但自己年收入达160万元以上,还带动周边不少村民富裕起来。很多人都说杨博是个人才,他却回答说:“我就是个农民,是个‘职业农民’。”

  可别小看了农民前面的“职业”二字,杨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前几年,杨博大学毕业后本来准备去外地工作,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了解到树莓的“钱景”。随后,在农业部门支持下,他学会了树莓剪枝、防虫等一系列技术,继而放手大干起来。如今,尽管他的树莓园已经达到上百亩,经济效益也一路看好,但他依然雷打不动地参加当地定期举办的农业种植培训班。“每次3天,每年4次,2017年政府组织的培训我一场没落下。”杨博说,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让他乐得选择在家乡扎根。

  像杨博这样的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宝鸡乡村一道亮丽的人才风景线。近年来,宝鸡全面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了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为主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建立了专家教授、农技员、乡土人才“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共计培育职业农民7650名,分级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952人,其中初级职业农民2399人,中级职业农民496人,高级职业农民57人。

  为培训出更多的“宝鸡造”人才,近年来宝鸡在农村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全市开办网店3588个,上线商品1200余种,经营服务网点覆盖全市80%的村,一大批宝鸡电商人才脱颖而出,据统计,仅2017年,宝鸡全市电商交易额就突破了1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宝鸡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种植、养殖、烹饪、美容、刺绣、家政机械加工、酒店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宝鸡市已举办各类专场培训762场次,培育出不少农村专业人才。这些人在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扎下根来,正在发挥出巨大的“领头羊”作用。

  “引”人才

  外来精英结硕“果”

  当地政府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吸引众多农业科技人才进入“三农”领域

  在宝鸡市陇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广,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奶山羊“催奶师”。原来,李广和一批高科技人才在陇县奶山羊实验示范基地培育出的优质奶山羊,日均产奶量可达4.7公斤以上。

  “别看奶山羊几乎都长一个样,但是产奶量却大不一样。如今我们陇县奶山羊存栏量已经达到12万只以上,高品质奶山羊对我们县来说意义重大。”陇县畜产局局长王拴成说。

  的确,对于当地奶山羊养殖户来说,同样是养羊,“钱景”却大相径庭:养一只萨能奶山羊,日产鲜奶2.1公斤以上,每年产奶300天;养一只关中奶山羊,日产鲜奶1.8公斤以上,每年产奶290天;如果养的是本地杂交奶山羊,日产鲜奶仅有1.2公斤,每年产奶260天。可以想象,如果大面积推广日产4.7公斤的新品种奶山羊,对于陇县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产业变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众多农业科技人才进入“三农”领域,让宝鸡乡村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李广说,很多科研工作者并不觉得到乡村工作是“放下身段”,因为当地政府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以让大家一展抱负,学以致用。

  被宝鸡吸引来的人才,正在深刻改变着宝鸡农村的生产格局。近年来,宝鸡依托“宝鸡市科技创新攻关同盟”,充分吸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京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师资、技术人员等力量,通过人才“引领”“推动”和“加力”,精细打造“中国蜜都”“眉县猕猴桃”“千阳苹果”等著名品牌,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活力。

  “派”人才

  千方百计施好“肥”

  每年在全市农业系统选派1000名农业科技干部,帮扶1000个农业园区(合作社、种养大户)

  每一个乡村人才犹如一个“点”,如何让这些“点”连成“线”、组成“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宝鸡市采取“以上至下”的方式,让更多人才走进乡村。

  近几年,宝鸡针对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实施了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双千”活动,即每年在全市农业系统选派1000名农业科技干部,帮扶1000个农业园区(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科技扶持带动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宝鸡市进一步扩大“人才”派出范围,共派出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科技人才141人,为近200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技术难题3000多个,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信息5000余条,为服务对象增收节支近8000万元。

  同时,宝鸡市还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使农村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从乡村人才最关心的交通问题做起。宝鸡市交通部门近年来投资25.8亿元,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835公里,连通公路联网工程2404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1929公里,让全市建制村农村公路畅通率达99.9%。

  从乡村人才最“头疼”的融资难题做起。近年来,宝鸡市通过专项补贴、与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逐年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支持扶持力度。以中国邮储银行宝鸡分行为例,该行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宝鸡市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金融信贷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众多的产业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汇聚到广袤的乡村大展宏图,必将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乡村产业越来越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孙海涛)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