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报告:“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

2017年05月11日 17: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1日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夕,CCG全球化智库于5月10日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报告。报告认为,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和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地理环境和发展程度开始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化的合作进程,实质上,这是新型全球化的开端,而“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

  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指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国际层面众多类似举措的延续,逐渐成为本区域与域外国家合作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后进阶段,面临基础设施条件差、资源开发能力弱、体制运行效率低、熟练技工和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在“五通”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将带来以基础设施和能源贸易为抓手的国际产能合作新机遇,以实现沿线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对接,前瞻地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公路、航线、港口、油气管道网和信息通信网。“一带一路”还将促进产业转型啮合,根据沿线国家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特性,通过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新兴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为区域安排创新带来新机遇,作为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升级,将引发不同国家在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技术路径等领域的创新,在沿线国家内部释放新的活力。

  报告同时强调,“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并分析了风险的来源。“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地缘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几乎经过了世界上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几个地区,而且沿线国家本身具有独特的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甚至一些国家对内处于政治动荡期,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在经济法律方面,“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治理体制欠佳,初期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相对容易,但从长期看,要想得到投资回报困难重重。由于不熟悉、不适应当地的法律环境,往往面临花费高额法律费用和经营成本的挑战,提高了投资风险;在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方面,“一带一路”推进中将面临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民族众多,多元宗教信仰并存,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疏通,很容易引起民族主义情绪。如果公共关系处理不妥,由此引发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猜忌,将增加沿线各国合作的难度,成为“一带一路”推进中长期面临的重要风险。

  报告主笔人之一、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型全球化的有效推进方案,可将欧亚大陆建成一个国际合作共赢方案的主要平台,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推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广泛参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将为“一带一路”提供一个和平、包容、相对宽松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也将有利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和软硬机制的建设。CCG长期致力于企业国际化和中国的全球化战略,此报告更多从国际合作的实操角度探讨“一带一路”共赢方案。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柯银斌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有三个阶段:倡议与传播、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估与改进。CCG今天发布的报告是针对第二阶段的实际操作层面的。从目前可看到的“一带一路”传播效果而言,世界各国政府层面以及少数国际组织方面呼应比较大,但是还有更多的国际组织、资本组织和企业组织并没有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相应回应。该报告最大的亮点是发现这一新颖角度,重点面向很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希望调动国际资本力量。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执行所长黄日涵结合对沿线国家的走访,认为报告非常中肯且符合实际。他对报告提到的有关建议进一步表示,第一,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华人华侨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拥有人脉资源,对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具有优势性和独特性。中国的共享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跨境电商可以实现“一带一路”“五通”中很重要的贸易畅通。第三,在“一带一路”实现过程中,人才和人员交流至关重要。我国要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国别研究专家,相应的语言人才储备以及法律类、金融类等专业性人才储备。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