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发改委:我国将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的扶贫新模式

2016年12月22日 1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林火灿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记者 林火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今日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开展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将创新贫困户受益方式,积极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贫困户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以工代赈在疏通与贫困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最后一公里”障碍,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特殊作用,是广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欢迎的扶贫开发政策之一。

  当前,贫困地区发展整体滞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突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以工代赈建设,充分调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劳务报酬,在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的同时,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于近日印发了《全国“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明确将紧密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提高以工代赈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创新工程组织建设、资产收益扶贫等新方式新途径,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以工代赈工作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根据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力争使项目区内耕地(草场)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稳步增加,贫困群众通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得到缓解,制约项目区发展与脱贫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稳定脱贫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方案还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积极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贫困户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将以工代赈投入贫困村道路、水利设施等不宜分割的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参股当地发展前景较好的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倾斜支持,使贫困户从以工代赈“佣金”单一来源收益向“佣金、股金”等多元收益转变。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自1984年组织开展以工代赈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资金近1300亿元,在贫困地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年度平均投资是前26年的1.6倍。新建基本农田200多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近1400万亩,修建县乡村道路7万多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建设草场超过110万亩,解决了260多万人、21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累计向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村贫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超过35亿元。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