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宁夏西海固推进脱贫攻坚纪实(中):"两个带头人"干成多个大产业

2016年10月10日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许 凌

  为了让西海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多年来,各级政府投资不减,修路、架桥、建引水工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等。但回头看,宁夏南部山区的致富能人终究是少数,一半以上的村民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发展产业要调整结构,扶贫也要进行机制改革。”宁夏固原隆德县杨河乡党委书记冶文军告诉记者,2015年初固原市全面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

  “所谓‘两个带头人’是指扶贫工作中的两类人、两个层面。”冶文军向记者解释说,在这种机制中一类人是乡党委书记、村党委书记,他们负责顶层设计、做好规划,目的是支持“能人”扩量;另一类人是合作社和致富能人,他们负责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脱贫。以往扶贫“一条杆子插到底”,“干部+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这种方式虽然顾了下头(贫困户),却顾不了上头(致富能人),容易导致贫困户还没扶起来,致富能人却没有了积极性。

  对此,致富能人摆世虎说:“就拿我来说吧,我从2008年开始养牛,2010年实现存栏100头,想扩大经营却遇到了资金瓶颈。这时乡里找到我,为合作社发放了担保贷款,同时让我带动20个贫困户、5个特困户养牛。资金问题解决了,我的合作社也逐渐壮大,目前牛存栏量达到500头。”

  如何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方面,我以合作社做担保抵押为贫困户贷款养牛;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不愿自家养的,还可将牛放到合作社托管代养,人则到合作社干活挣工资。”摆世虎告诉记者,明年乡政府还计划让他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这不是鞭打快牛吗?“不能这么说。”摆世虎使劲做了个手势,“我帮扶贫困户,乡政府也在帮扶我。除为我解决资金难题,乡政府还积极为我们争取市、县各种产业扶持资金”。

  “全乡25位致富能人都有积极性。”杨河乡党委副书记刘江龙告诉记者,摆世虎带动全乡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马凤和带动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古永孝带动贫困户销售贩运……总之,“两个带头人”机制调动了致富能人和贫困户这“两头”的积极性。两年来,全乡各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养牛业成为全县的拳头产业,全乡1753户人中有1604户人从事肉牛养殖。“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肉牛收益占到了人均收入的85%。”刘江龙说。

  在杨河乡,“两个带头人”工程不仅给乡里带动起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产业,还让乡里最小的村——清凉村发展出了“农村电商”。

  清凉村是一个只有1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远处是青青的山,四周长满绿绿的树,低处淌着清清的水,自然环境幽美。

  “这里虽美但不富。”清凉村主任黄收成说起话来开门见山。为了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村里瞄准2014年返乡创业的小伙子仇定祥,想把他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33岁的仇定祥满脸憨厚。“我高中毕业就出去闯荡,跑过工地、钻过煤窑、干过饭店。”仇定祥说,有一天,村委会主任找上门来,说要出经费送他去县里和固原市学习电子商务,“后来,我真迷上了电子商务这个行当。听说我要回村开网店,村里立即帮我跑贷款”。

  2014年10月,仇定祥的六盘山农家商务有限公司开张了。他挨家挨户从乡亲们那收来手工艺品和杂粮等在网上售卖,但销售并不理想。后来他听说城里人青睐山林中无污染的土鸡,于是琢磨着发展土鸡养殖。

  得知仇定祥的想法后,村干部帮他贷款几十万元,主攻林下经济。没想到,不但网上订单越来越多,线下销售也越来越火。村民养殖和采集的土鸡、山野菜、土蜂蜜等特产热销十几个省份。截至去年年底,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参与了订单收购、网上销售,70多个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杨河乡的养牛产业和清凉村的电商模式都说明,要想让扶贫工作一改过去‘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就必须在机制运行方面动手术。近两年,固原市通过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极大地调动了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得全市养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草药种植等多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年均递减36.7%。”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许凌)

    延伸阅读:

    宁夏西海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纪实(上):"漫灌扶困"变"滴灌脱贫"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