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媒体共话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专家与媒体共话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

2012年06月04日 18:10   来源:中国科协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非法添加物、瘦肉精等等的监管,取得了重要成效,然而,这些被科学家认为是长足进步的措施,却很少为消费者所熟知。消费者所知的食品安全信息,99%来自媒体,随着媒体对食品安全消息的报道越来越多,消费者认为现在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比起前两年还越来越多。”4月19日,在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的中国科协第十三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媒体与食品安全专家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存在很大的认知反差。 

  消费者之所以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减少,陈君石认为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要求提高了,维权意识同时也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所得到的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不科学、不准确。 

  对于陈君石院士的这一观点,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感同身受。通过回顾全球食品安全事件,Peter Ben Embarek认为,现在社会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给风险沟通带来了问题。媒体信息的传播要比政府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消费者最先得到的消息往往来自大众媒体,而非权威机构。媒体与权威机构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性、科学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反差。 

  “面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最大的问题就是科学知识的缺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给出自己的见解。面对科学知识的缺乏,最要的就是及时或者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与广大消费者进行沟通。建立科学家与消费者的沟通,媒体显然是中间的一个桥梁。消除媒体与专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反差,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媒体正确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媒体人员一定要到科学家那里拿到第一手的新闻或资料。”作为美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教授之一,Michael Doyle博士对媒体如何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深有心得。美国媒体CNN在发布任何跟食品安全事件有关的信息之前都会先打电话给Michael Doyle,征求他的意见,得到比较科学的根据。 

  Michael Doyle认为,让不懂得食品安全知识的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科学知识,除了媒体记者自身学习、专业知识培训之外,更好的途径就是与科学家进行交流,掌握全面、详细、科学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媒体记者要进行科学知识的培训,科学家也要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罗云波也认为,科学家只有掌握了与媒体、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能,才能把食品安全知识以最简单、消费者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 

  如何建立一个媒体与专家的沟通机制,Peter Ben Embarek认为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科学家与媒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这两个领域讲不同的语言,在中国如此,在世界也是如此。罗云波认为,建立科学家与媒体的沟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应该在国家主导下循序渐进,而不是等到事件发生以后再进行交流。科学家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应该是系统的、长期的工作。Peter Ben Embarek也持相同的观点:“不能只是在危机出现以后才进行沟通,必须在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就进行科学家与记者之间的沟通,必须定期促进科学家和记者之间进行沟通,科学家应该在平时就给记者解释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非常复杂的问题”。 

  第十三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调研宣传部主办,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承办,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协网、中国数字科技馆协办。

(责任编辑:佟晓群)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