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为迎接即将举办的“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以及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宣传部组织的会前探营活动如期举行。来自行业内外的多家媒体兵分三路,前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昌平未来科学城东区、昌平园中心区等地参观采风,深入探访昌平区在创新药、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产业生态。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的重要方向,也是昌平区重点规划布局的产业赛道。在采风活动中,爱博诺德、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爱康宜诚、汇智赢华、昌科华光等代表点位,全面呈现了昌平区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地的创新实力。
已在眼科领域深耕15年之久的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眼科医疗器械为主要业务方向,其20余款人工晶状体产品打破国际垄断。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3D打印骨科植入物技术亦是“中国制造”的代表器械。作为全球髋关节市场占有率前十的中国企业,爱康医疗的3DACT技术平台实现了钛合金植入物80%孔隙率精准构建,模拟松质骨结构,促进骨细胞生长。爱康医疗以93项三类国家注册证、511项发明专利的硬核实力,推动骨科植入物价格降至进口产品的1/3。
国际医疗器械城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支持下,由昌平区重点打造,昌发展负责运营管理的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生物技术等方向的专业化复合产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0余万平米,东区约43万平已投入运营,目前已聚集了数十家高精尖企业,涵盖了类脑智能、植介入器械、高端诊疗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医美器械、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产品,形成了具有示范性、标杆性、旗帜性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昌平模式”。西区已启动开工建设,承载领先企业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验证迭代、落地应用等全周期发展需求。在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建设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与国内外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临床医院、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动,通过数智化集聚政、产、学、研、用、金、医、展、销、培、媒的深度融合,构建医疗器械行业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系统。
汇智赢华作为国内首个微创介入高端器械大动物模型试验平台,已累计完成1.6万台大动物手术,服务超500家企业与科研团队。通过与斯坦福大学Biodesign中心合作,汇智赢华构建“医工结合”转化体系,培养兼具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推动数百个产品完成临床前验证,覆盖了从创新设计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验证环节。
此外,园区内北京昌科华光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运营至今已为40多个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覆盖有源、无菌和IVD医疗器械等领域。截至目前,昌科华光已协助客户取得北京市首张注册人制度下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累计为300余个项目提供分类界定等服务,推动10余个进口产品落地生产,成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枢纽。
为保持产业定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昌平区政府结合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于2023年4月发布《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高水平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依托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及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围绕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上市,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定制咨询、审评前置等六大方面服务,并通过及时跟进、专人指导、定期沟通等方式,对重点项目开展跟踪服务。截至2024年底,昌平区医疗器械领域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专精特新企业78家、上市企业9家。截至目前,昌平区企业累计获批国家创新医疗器械30个。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昌平区将继续围绕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培育力度,链接导入更多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推动产业发展,“钉”住生命科学研发资源向制造业领域外溢的潜在方向,“钉”住医疗资源协同创新的融合方向,“钉”住昌平“专精特新”式研发生态内核的增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