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耿福能,从中药材扶贫产业、乡村全面振兴到医药科技创新、乡村医生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进行了85次调研,107次发言,提交了135条建议,23万多字,用心书写履职答卷,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2025年伊始,耿福能代表已经为两会做调研,准备多条建议,持续关注凉山地区发展、乡村振兴、知识产权保护、基层医疗诊疗水平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中医药创新发展与民生福祉等方面。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参加本次全国两会,耿福能代表带来了《关于推进中医药系统发展,繁荣中医药事业的建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判决中释理说法的建议》《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构建数字技术赋能的乡村振兴模式的建议》等13条建议。
两会期间,耿福能代表挤出休息时间,接受了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的专访,详细介绍了他履职以来入“千家门”,听“千家言”的故事,85次调研,107次发言,提交了135条建议,23万多字——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心中装载的是——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21个市州九千多万人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希望——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心系家乡,为凉山发展鼓与呼
耿福能作为凉山人,对大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草木风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建设家乡,造福群众的决心愈加坚定。
“我是来自凉山州基层的代表耿福能。”这是他每年参会期间发言的第一句话,凉山州的民声民意是耿福能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耿代表,要想富,先通路,您2024年提交的关于凉山州尽早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建议,得到了高层重视,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有关情况。
耿福能代表:从2003年开始,我先后提出贫困地区如何加大扶贫力度、民族医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增加彝区三房改造投入资金、资源开发保障当地居民收益、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和就业、改造升级“慢火车”助力凉山乡村振兴、中医药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地区发展的相关民生建议近50项,许多都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和落实。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建议,希望凉山州尽早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以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会刚结束,我们代表还没有返程,就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快速反馈。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您的这个建议引起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给凉山带来哪些变化?
耿福能代表:北京传来的好消息,给我们凉山带来了新的变化:
2024年,凉山州全面实施交通强州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多个重点项目刷新进度。力争到2027年,凉山州将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85%的普通国道、60%的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四川南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滇双向开放枢纽初步形成。
过去的一年,凉山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连续稳居四川省第一,超过458亿元,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0公里,在建项目总里程约920公里,为省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4年12月,乐西高速公路美姑至昭觉段于试通车,结束了美姑、昭觉两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并新增宁南县通高速,使全州通高速县增至9个。
这几天,我得到家乡传来的一个信息——美姑县九口乡的山羊养殖大户额其尔吉,正在忙着联系新客户,他家里养着的300多只羊快出栏了,往年只能往美姑县城送。今年,通了高速公路,交通方便了,他想把羊卖到昭觉或西昌去,因为那里的价格会更高一些。
科技创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李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好医生集团的发展和三农领域息息相关,你和好医生集团为凉山甚至全国的三农领域带来哪些帮助?如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耿福能代表:从1996年开始,我就带领好医生集团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力,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逐步建立起了从田间地头到病人床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
2024年,我带领好医生集团积极践行托底性帮扶,扩大跨地域发展中药材规模,推动当地迈向林产经济新领域;持续巩固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园区,推进医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好医生集团在全国各个地区各种模式发展的特色中药材已达到65350亩,带动14.7万人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产生了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助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为此,我今年准备了以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城乡融合,构建数字技术赋能的乡村振兴模式的建议,通过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打造“科技型新农人+智能装备”的农业新生态,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加大中医药品牌投入,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注意到,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中医药发展问题,“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您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一位专家和杰出代表,如何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鼓与呼?
耿福能代表:谢谢盛主编对中医药发展的关注!最近这1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药的发展,必须走科研这条出路,否则的话,中药企业永远都是孤芳自赏。而要走好科研创新这条路,必须保护好知识产权。
我经过多年大量调研发现,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面临流失的风险。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受自身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商标被抢注、专利被无效等诸多问题。
品牌强力保护是一个国家引领企业家向善的最大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企业、国家、民族创新的灵魂,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我国中医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加大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我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调研成果,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相关建议,呼吁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治体系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传统中医药企业、老字号企业和驰名商标企业的重点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把打击市场上各种剽窃、损害企业商标商誉行为落到实处细处,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判决中释理说法,强化知识产权审判程序正义,支持推动品牌经济健康发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落实分级诊疗,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改善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您作为一名从基层中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医药行业从业者,您对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改善,做了哪些工作?提交了哪些建议?
耿福能代表:我通过调研后发现,尽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大多数基层诊所看病仍然依赖“老三样”——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这样的诊疗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好医生创建了互联网云医疗平台,帮助基层诊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针对基层诊所,好医生云医疗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帮助诊所建立“四科室一特色”——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药剂科、特色疗法,全面提高诊所诊疗水平。
针对基层药店,提出“七大差异化赋能”,帮助基层药店具备差异化服务能力。目前,加入好医生云医疗服务网络的基层医疗机构已超过60万家,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上千个区县。
以互联网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堵点,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学科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的监管。
建议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医生走出医院开办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诊所,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分级诊疗,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构建全民健康福祉
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栏目副主编盛学友: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这段内容,提到了医保问题——您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何建议?
耿福能代表:尽管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已实现广泛覆盖,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增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民众,群众在生病后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针对当前商业保险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在深入调研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关于系统性解决老百姓看病不付费,开放鼓励支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建议,建议系统性解决老百姓看病不付费问题,建议探索“五个一点”,坚持医保兜底保,提高大病统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基金,加大商业保险赔付比例,完善社会慈善救助体系,支持第三方支付,加强多方协同治理,促进全民免费医疗。
我坚信,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民、保障有力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能够打破医疗资源分配的地域和阶层界限,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耿福能最后表示:“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一定要让中医药这个民族瑰宝焕发出更多活力,惠及更多群众。”(盛学友)
相关链接:
中国报道网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直属对外宣传机构中国外文局主管、中央数字化转型十家示范单位之一的《中国报道》杂志社的唯一官方网站。媒体使命:“对外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诵读中国】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诞生的栏目,旨在宣传和鼓励人们以诵读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歌颂美好生活,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报道是与共和国同岁的国家级媒体,在主管局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辛勤工作在国际传播一线的中国外文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外国专家和友人,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全面宣介中国发展变化,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希望中国外文局以建局70周年为新的起点,把握时代大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