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天气转凉,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期,流感作为其中的“头号杀手”,引发了广泛关注。每年的9、10月份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高峰期,并且多地政府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对此,各级、各地疾控部门发布信息,多种形式普及有关流感疫苗的知识。
流感病毒“善变”,但疫苗仍有效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韩俊介绍,流感病毒虽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但本质上仍是流感病毒。我国已建立覆盖全国的流感病毒监测网络,通过哨点医院和专业实验室,实时追踪病毒变化趋势,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意见,调整当季流感疫苗的组分,确保疫苗与流行株抗原性尽可能匹配。这也是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
尽管接种流感疫苗不能保证完全不得流感,但它仍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也能显著降低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对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能有效减少因流感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更重、危害更大
国家疾控局明确指出,流感与普通感冒有本质区别。普通感冒可能由鼻病毒等多种病原引起,症状较轻;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季节性流行,感染后症状往往较重,包括高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还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流行,减少重症发生。
“但总体来说,目前整体流感疫苗接种率仍偏低,各人群的接种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流感作为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全人群均有健康威胁,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 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对媒体表示,除重点人群外,普通市民也应积极参与接种,建议尽早预约,及时接种以应对秋冬季流感流行。
流感传播途径多,聚集性疫情需警惕
国家疾控局介绍,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家庭、学校、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由于空气流通不畅、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等,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流感疫苗接种:黄金时间、适用人群与选择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9-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黄金时间,接种后一般两周内产生保护作用。建议市民根据自身需求和全市统一安排,合理安排预约接种时间,避免过度集中。
北京市海淀区疾控中心提醒,60岁以上老年人、散居儿童、幼中小学生、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尽早完成免疫接种。对于疫苗选择,国家疾控局解释,“三价”“四价”流感疫苗均能匹配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6月龄以上人群可按说明书或医生推荐选择接种,都能实现较好的预防效果。
疫苗接种去哪里?就近选择正规机构
国家疾控局强调,疫苗接种必须由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接种单位常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公众可通过卫生健康或疾控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查询接种单位信息,就近、就便选择接种。(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