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2024云栖大会上,前沿应用展馆里有一位“红人”备受关注。它的名字叫“清宝”,身高165厘米,体重52公斤,是一个具备了直立行走、售卖货物和跳舞等多项技能的人形机器人。“‘阿姨’会来我家敲门吗?”参观人群中,有一名两岁左右的小女孩看着这个人形机器人,问身旁的爸爸妈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正在抓紧把握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几年前,曾有投资人问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你们做不做人形机器人。王兴兴当时说,他坚决反对做人形机器人。10多年前上大学时他就曾做过小的人形机器人,但当时人类技术还没有办法驾驭复杂的机器人系统。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转机,主要出现在这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之后,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迅猛发展,让人形机器人发展有了更多可能。王兴兴对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态度也随之转变,从“坚决反对”,到主动拥抱。宇树科技从2023年开始做人形机器人,在1年多时间里,已经发布两款人形机器人,其中一款是四足机器人。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与大脑发达是两个重要的标志。如何判断人形机器人的“能力”,观察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是否发达,也成为这次大会上专家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顾名思义,人形机器人的形态一定是人形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说,人类的大脑和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是一同发育成长起来的,人形机器人的软件和硬件也需要协同发展。他介绍,从技术层面划分,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划为“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人形机器人只有本体和“大脑”的话,或许就是一些会思考的机器,只有同时兼备发达的“小脑”,指挥、协调整个人形机器人的平衡、运动、稳定和适应能力,才是真正的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