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形机器人拥抱更多可能

2025-08-16 08:29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文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人形机器人拥抱更多可能

2025年08月16日 08:29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时斓娜

绿茵场上,“球员”通过AI自主决策有模有样地传球、射门、防守,摔倒后努力站起,进球后挥手庆祝;拳击擂台上,“拳手”实时判断对手方位、灵活躲避、果断出击;田径赛场上,“运动员”阔步奔跑,奋力冲刺……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这一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中,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以“越来越像人”的表现,向世界宣告有关未来的更多可能。

近一段时间,人形机器人确实有点“忙”。刚在机器人世界杯踢完球,又到机器人大会上和观众热情互动,再到机器人运动会上比拼十八般武艺,人形机器人的日程表可谓满满当当。而这份忙碌,正是技术加速进步、产业加速发展的生动注脚。机器人贡献的每一个名场面,都是科技文明跃迁的鲜活现场。

1973年,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诞生,每走一步需要45秒。如今,500多台机器人进入赛场,要在538个项目中一较高下。人形机器人的演进,恰似一场被按下了快进键的文明史诗——人类百万年的蹒跚学步,被浓缩进钢铁躯体五十年的疾驰。

诚然,人形机器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运动会上,它们有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不留神还会摔跟头;有时明明就在脚边的球,却转着圈都找不到,让人不禁莞尔。不过,这场运动会并非简单的运动展示,而是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技术练兵。在跌跌撞撞中,隐藏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场景的更多可能。

人形机器人的每一次跌倒,都是硬件与环境、算法与不确定性的对话,每一次运动异常产生的数据,都将成为优化算法的关键原料,推动技术蜕变,促进钢铁脊梁托举起更多生产生活场景。

今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这场运动会,如同产业发展的压力测试,促使行业通过解决在比赛中暴露的问题短板,将碎片化技术锻造成可量产的成熟模块,给技术迁移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赛场外,人形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场景落地生根。当钢铁身躯越发灵活、舞步精准契合鼓点、迎宾拣药日渐熟练,人形机器人不仅成了得力的工作干将、也是身边的贴心伙伴,一种更具科技感、更多元的未来生活正在向人类招手。

正如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庄严宣誓:“承人类之志,展科技之力,扬创新之帆,筑共生之梦,智竞向未来。”

(责任编辑:郭文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