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一条条硬化路宛如银带串联起错落有致的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里,欢声笑语不断。曾经,杨野河村是个贫困村,常住人口159户609人,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牧业,生活水平较低。
选出好的“领头雁”,是杨野河村发展的关键。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银贵曾是村里的村医,2018年4月16日,他开始代理村主任。“治病救人和乡村发展都要找准病因,才能精准下药。”经过一段时间走访,他决定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让“空壳村”强起来。
当时,由于村民外出务工、土地收益不高,全村近1000亩土地撂荒。杨银贵多方筹措资金,成立农机服务队,由村集体种植部分土地。第一年,村集体纯收入就达到6万多元。他还引进企业,在村里发展养牛产业。“企业租用村集体土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玉米收割机免费为村民服务,村民种植的玉米又为企业提供饲料,实现了良性循环。”如今,杨野河村每年村集体纯收入超20万元。
今年,村里重点帮扶监测户周银环等农户,通过村集体帮种地的方式带动增收。“以前5亩土地一年流转费不足千元,今年预计能增加不少收入。”54岁的周银环说,在小餐馆卖面点每月收入1500元,加上各项扶持政策,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杨野河村提升“精气神”的底气。过去,村里干群关系不够融洽。为解决这一问题,杨银贵和村干部商量后,在村办事大厅建起了爱心积分超市。村民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时,村干部可以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向。爱心超市建立后,村里制定了《杨野河村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分值指导标准》,村民参加文明实践活动、评先选优、公益活动等都能获取相应积分。截至目前,该超市累计积分1.5万分,价值约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