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产业动态 > 正文

《大飞机》:永恒的梦想

2015年05月08日 09:44   来源:《大飞机》杂志   陈士玉

  作为一名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行员,近年来我时刻关注着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的研制生产、试验试飞情况。

  2014年12月30日,一个好消息传来,ARJ21-700飞机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迈出了投入商业运营的关键一步。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试飞,我国基本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颤振、自然结冰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C919和后续机型的研制创造了条件。那一刻,欣喜激动之余,沉淀在记忆中的飞行生涯点滴不由自主地在眼前浮现。

  1949年,怀着美好的梦想,17岁的我瞒着父亲报考了华东军大。当年7月18日,是我的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日子,从这天起,我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一员。当时,国家正大力发展空军,我荣幸地被分配到哈尔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空中领航。

  我是生长于山岙的孩子,第一次来到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一切都感到新鲜而好奇。哈尔滨是祖国东北的一颗明珠,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城内的许多建筑带有明显的俄罗斯特色,历史上有不少俄罗斯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故有“东方莫斯科”之称。

  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坐落于哈尔滨东南香坊区马家沟。到航校后,我们开始学习航空理论,主要有飞机、发动机构造、飞行原理、空中领航、轰炸、空中射击、通讯以及气象等基础知识。理论教员多数是由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担任,此外还有一部分苏联教员和少数日本教员。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我们空勤学员吃7号灶,主要是西餐,我们这些家庭出身贫寒的学员,从未吃过这样丰富美味的伙食。当时,我们学习都很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空中领航的基本理论知识,准备开始登机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此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急需空军参战,要增加飞行员的培养。我在领航班学习四个月后,再次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另一位同学改学飞行。

  1951年7月,我在哈尔滨西南十五公里处的王岗机场开始处女飞。机场周围地势平坦,盛夏时节,地里的高粱、苞米和向日葵绿油油的,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初级教练机的飞行训练。

  我们的飞行教官,一部分是苏联空军派来的顾问,也有比我们这期早学几个月、刚刚完成雅克-18基础训练的优秀学员。我首次登上雅克-18就是由一名只有几十个飞行小时经验的助教带飞的。经一周时间的带飞训练,飞行20个起落后经苏联教官的带飞考试合格,并经校长顾问批准,放我单飞。

  首次单独驾驶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这是我终身难忘的经历。起飞时,心里既喜悦又有些紧张,我牢牢地记住教员指导过的操作要领:加油门增速,保持起飞方向,推驾驶杆,抬起机尾,然后慢慢拉杆离地飞上天空。

  飞机顺利起飞,头上是蓝天白云,田野、村舍、公路在机翼下向后掠去,真是美妙极了。我沉着地操纵飞机,控制好自己激动的情绪,因为我深知飞行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大意,何况是首次单独飞行。

  根据事先拟定的飞行计划,我驾驶飞机绕着机场飞行一周,通过跑道上空,然后再绕场飞行,第四转弯后下降高度,对准跑道,放下襟翼,降低高度,减油门拉平,最后稳稳地降落在跑道指定的位置上。啊,单飞成功了!苏联教官向我伸出大拇指,说“哈罗嗦”。同学们也纷纷来到飞机旁向我祝贺。

  下了飞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一个在山沟里长大的不到19岁的小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不到两年,竟然能够驾驶飞机了,我无比自豪。

  单飞后,完成几个起落飞行后进入了空域特技训练,到当年10月中旬完成了初级教练机的全部训练课目,等待进入中级教练机的飞机训练、高级教练机的飞行训练。1952年9月,初、中、高级飞机飞行训练全部完成了,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正式获得飞行员资格。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从17岁参军到61岁离休,从小青年到白头翁,经历了几许成功和坎坷,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艰难而又伟大的历程。如今,回眸沉淀于记忆中的飞行生涯,往事历历在目,振兴我国航空业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实际上,这也是我永恒的梦想和愿望。

  这些年来,看到ARJ21、C919参研参试团队克服困难,集智攻关,取得成绩,尤其是ARJ21-700飞机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完成适航取证前全部试飞任务,取证成功,我心里真是无比欣慰。几十年来,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之路艰难曲折,甚至是几起几伏,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太多的教训,太多的苦难。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飞行员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亲身在祖国的天空自由翱翔,领略不一样的家乡山水。如果时间可以回转,我一定要驾驶着国产大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