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最好的名片

2015年03月12日 13:45   来源:《大飞机》杂志   春收

  在民航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微笑,是中国民航最美的语言;平安,是中国民航最好的名片。对此,我有着深深的体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不时见诸媒体的空难事件,牵动着国人的神经。时至今日,在我的记忆深处仍然清晰地保留着一次与空难“擦肩而过”的经历。

  1999年,春节刚过,去深圳探亲的我和母亲踏上了深圳至北京的航班,准备借道北京返回太原。机票是在南航工作的舅妈托人买的。舅妈告诉我们,深圳到北京的航班是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波音777飞机,里边能容纳三四百人。这对于头一次坐飞机的我来说,无异于一次“非凡体验”。当时十几岁的我,在没有上飞机之前,已经在设想如何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这次难忘的“空中之旅”。

  经过4个多小时飞行,我们乘坐的波音777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首都机场。下飞机后,我们母子二人旋即在北京的亲戚家住下。这边刚刚安顿好,母亲就让我给舅妈打电话报平安。

  舅妈接起电话,说:“欢欢到了啊,平安就好,没事舅妈先放了。”我听到舅妈的语气很急促,仿佛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正在发生,便随口问:“舅妈,忙什么呢?”“哎呀,刚才西南航空刚刚摔了一架飞机,现在公司里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呢,我也是刚下班回家。”

  放下电话,我打开电视机,新闻里正在播报这条空难消息:一架从成都飞往温州的图-154客机在浙江瑞安坠毁,机上61人全部遇难。而这家飞机起飞的时间,也是下午两点多,与我乘坐的航班只差十几分钟。说不定,自己乘坐的飞机和那架失事客机,还曾在万米高空中“擦肩而过”呢!

  看完新闻,我和母亲默默无语,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忽然涌入我的心头。此后一段日子里,我对坐飞机有点恐惧,甚至排斥乘坐飞机。实在要出远门时,能坐火车尽量坐火车。现在想想,这大概是那次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空难,在自己心中留下的阴霾吧。

  如今,这次空难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光阴荏苒,今天的我早已习惯于搭乘航班,在空中飞来飞去,畅游祖国的大江南北。自己心中曾经对于民航的恐惧,已经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中国民航的信任与放心。今天的中国民航,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平安民航”、“放心民航”,不仅赢得了国人的信赖,也令外国友人由衷地竖起大指,赞叹有加。

  唯一感到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们乘坐的飞机大都是波音和空客的飞机。要是我们能乘坐自己研制的大飞机遨游蓝天,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