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趁得东风梦飞扬

2015年03月12日 13:47   来源:《大飞机》杂志   雷飚

  从小到老,有关飞翔的梦不少,不是被人撵得紧了,就是遇到紧急情况,突觉腋下长出翅膀,让自己飞了起来。梦归梦,但真正把飞翔的梦变成现实,是在我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参加“飞豹”和ARJ21飞机设计开始的。

  我深深体会到,对近代百年受列强凌辱、积弱积贫、工业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很快富强起来,使我们的民族航空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发展方向对头,再加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我认真学了习总书记2014年5月23日视察中国商飞,参观C919飞机时的这段讲话——“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总书记的讲话如浩荡东风,一扫长期笼罩在中国民机发展思路上的阴霾,让投身民族航空事业的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

  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包括大飞机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集约化程度高,还会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民就业的机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可谓好处多多。

  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从一片废墟中站起来并迅速成为一个强国,愚认为,除总结沉痛的历史教训,深刻反省、检讨过去,不走“纳粹主义”的老路外,就是一门心思发展经济。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德国高水准的矿山机械、医疗器械、汽车、民用飞机享誉世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为德国的迅速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做一个强国,不仅政治上要强大,经济上也要强大。要想在经济上强大起来,仅靠加工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出口是不行的,必须有自己强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以“两伊”为例,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

  巴列维时代的伊朗,飞机、坦克等武器主要仰仗美国供给。巴列维王朝倒台后,美伊交恶,美国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此前进口的美式装备因缺乏配件,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同样,伊拉克在萨达姆执政时,主要武器仰仗前苏联供应。“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不能及时得到苏联提供的武器配件,不少飞机、导弹飞不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关国家安危和经济发展“命门”的装备制造业,倘若一味遵循“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倘若一味仰仗他人,我们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

  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政府、社会和从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及所有从业人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政府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特点的扶持政策,并给予长期的资金投入。在我国民机产业艰难探路、创业时期,坚定不移的政策支持和较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十分重要。巴西的民机产业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是分不开的。

  其次,我们应该努力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必须承认,因基础差、起步晚、经验欠缺等原因,包括大飞机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也必然会遭遇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正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

  “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使“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没了市场,要想真正把这种逻辑“倒过来”,关键在于我们自主研制的大飞机真正实现研制成功、市场成功和商业成功。为此,所有大飞机的参研者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厚望和嘱托,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尊重科学,遵守规范和程序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精心试验和试飞,尽快研制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飞机。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