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的一天,正在休假的波音公司737项目设计师乔?萨特突然接到上司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泛美航空公司要求波音开发比707更大的全新飞机,问萨特愿不愿意离开737项目,牵头组织研制工作。萨特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一任务,迅速回到西雅图,开始组建设计团队。研制更大的飞机,一直是他的梦想。
波音进军宽体机领域缘于竞争C-5A的失败。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开始制定快速部署部队发展计划,空军开始寻找运送能力更强的飞机。1964年,新式大型远程喷气军用运输机C-5A正式招标。军方开出的条件是飞机的净载荷达到56.7吨,航程12875千米,将订货115架。这份合同十分诱人,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三大公司都积极参与竞标。
1964年9月,在耗费1000万美元经费后,波音的设计方案基本定型。为了增强说服力,波音还花巨资研制了一架样机在美国陆军某基地展示。
波音的计划虽好,但报价最高,每架飞机开价23亿美元,道格拉斯开价20亿美元,而洛克希德只要19亿美元。最后,洛克希德在竞争中胜出。无奈之下,波音决定将大型军用运输机技术转为民用,发展大型宽体客机,并得到了泛美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
两个人拍板
作出研制波音747决策的过程非常具有戏剧性。导演这部“世界大片”的关键人物有两位: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胡安?特里普和波音公司董事长比尔?艾伦。
上马宽体客机的主意最早是由胡安?特里普提出来的。1965年夏天,私交不错的两个家庭相约到阿拉斯加的荒野度假,两个航空巨头在钓鱼时对于未来的巨型飞机有这样一段堪称经典的对话。
特里普说:“只要你造出来,我就会购买。”
艾伦回答说:“只要你买,我就能造!”
两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他们在阿拉斯加“钓”出了“大鱼”——世界上最大的宽体客机。显然,这两个人都不是信口说说而已。
胡安?特里普1899年6月27日出生于新泽西州,19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飞行员,1928年执掌泛美航空公司,1930年就把公司经营成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公司。
特里普对航空新技术情有独钟,并一直扮演航空新技术“啦啦队长”的角色。1965年,泛美航空公司每周有258个航班飞越大西洋,当年盈利5000万美元。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深刻了解飞机在改变世界地理结构上的重要作用,坚信宽体巨型客机一定会有非同寻常的商业前景。
而艾伦也是一个目光远大、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按照盈亏平衡点,波音747最少订货量应是50架,但有了泛美的鼎力支持,艾伦决定豪赌一把。他回到西雅图,没有召开董事会,便迅速行动,立即把波音747的设计大权交给了乔?萨特。1965年12月22日,特里普与艾伦签订了研制波音747的意向书。1966年3月,波音董事会决定正式启动747项目。4月,特里普与艾伦签订合同,泛美一次订货25架,总金额5.5亿美元。
萨特生于1921年,1943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参加过波音707、727和737的设计工作。接受新任务后,年仅44岁的萨特率领100名设计师开始了波音747的研制。他们为波音747画出了75000张图纸。
波音747是飞机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其基本型波音747-100的机身宽5.59米,每排10个座位,双通道,最大载客量达490人。该机型最显著的特征是上舱突起,这一突起可增加载客69人。这一创意来自泛美提出的从机鼻进货的需求。波音747的驼峰外形,成为20世纪的时尚图标。人们仰望、观赏、赞叹,体验到不凡的美学享受。
巨无霸惊艳亮相
波音为了747项目投入12亿美元,差不多等于当时公司的全部家底。尽管困难重重,波音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1968年9月30日,波音公司举办了盛大的首架波音747出厂仪式,这架编号N7470/RA001的宽体客机,全身银白,机窗下有一道亮丽红线,26位美丽的空姐代表26家航空公司,敲碎了26瓶香槟酒瓶,在芳香四溢的气氛中,光彩照人的“凤凰”亮相于众人面前。
1969年2月9日,波音747-100原型机“埃弗雷特城”号首飞成功。泛美航空随即向全世界预订首航座位,头等舱票价375美元,经济舱210美元,很快预订一空。1969年6月,正在试飞中的波音747飞抵巴黎布尔热机场,在那里举办的航空展览会上亮相,与同时亮相的“协和”号争奇斗妍,引起巨大轰动。
1970年1月15日,波音747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首次亮相。美国总统夫人佩特?尼克松将这架飞机命名为“美国巨型快帆”。1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与波音公司举行了隆重的首航仪式。世界上第一架大型宽体客机波音747载客324名,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飞越波光粼粼的大西洋,仅用了6小时10分钟,便抵达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
当之无愧的主角
距第一架747首飞41年后,2010年2月8日,第三代波音747-8首飞成功。已经89岁高龄的“747之父”乔?萨特观看了飞行,激动不已。
迄今为止,美、欧、苏(俄)共研制了11种宽体客机,总产量2000多架,波音747不仅是领航者,还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截至2014年2月,共有1482架波音747飞机在世界各大航空公司运营,乘坐过它的旅客达36亿人次,航程超过648亿千米,相当于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74000次。在A380出现之前,747将世界最大型客机纪录保持了37年。
以研制波音747为代表的宽体革命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对比尔?艾伦和胡安?特里普的魄力、胆识及运筹能力的考验。正如萨特所说:“是比尔?艾伦和胡安?特里普共同创造了波音747,如果他们当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功。”但是到波音747最后完成的时刻,特里普和艾伦都从公司退休了。他们未能见到波音747鼎盛时期的辉煌。
波音747引发了宽体客机革命,为世界民航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主导这场革命的两大公司——波音与泛美后来的命运却大相径庭。艾伦退休后,他的继任者们顶住压力,排除艰险,终于迎来波音747的佳境。泛美则是另一个风景,特里普的3个后任均未能掌好舵,以至公司每况愈下。同在1991年,波音747销售闯过千架大关,使波音成为世界民机制造业的霸主,而雄踞世界航空业半个世纪的泛美则在这一年黯然倒闭,此时离特里普离世不过10年。
作为航空世界舞台上最为成功和最富创新精神的胡安?特里普和比尔?艾伦,在引领宽体客机革命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意和冒险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