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孤胆雄鹰”从纽约飞到巴黎

2014年12月26日 13:17   来源:《大飞机》杂志   黎时

  在西方,特别是在北美,人们把上世纪20年代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在那十年里,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其中,在航空方面引起美国乃至全世界轰动的事件是:1927年5月20日~21日,一个叫查尔斯?林白(也译作林德伯格)的美国年轻人,驾驶一架单发单座飞机从纽约一口气飞到巴黎,历时33个半小时,航程5840千米。这一壮举为日后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商业飞行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林白1902年2月4日出生于密执安州的底特律,1920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周围人给这个1米90的大个子取了个“瘦子”的绰号。1922年2月,林白投身飞行,曾在一个巡回表演的飞行队打工。1923年4月,他说服家人凑钱买了一架一战中剩余的JN-4“詹尼”飞机。

  同年10月,为参加全美飞行大赛,他来到圣路易斯。在这里,林白进入美国陆军航空军官学校。192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少尉军官。遗憾的是,此时恰逢陆军飞行员过剩,刚毕业的林白就退役回到圣路易斯。后来,他受雇于罗伯逊飞机公司,成为一名邮递飞行员。

  在正式开始工作前,林白受科罗拉多州一家马戏团的邀请,去表演特技飞行。当时,最叫座的一个节目叫做“换飞机”:将一条绳梯装在飞机的机翼上,林白站在另一架飞机机翼上,在即将通过观众席时,林白攀上绳梯,爬到另一架飞机上,让观众感到极度的紧张与刺激。高难度的特技表演让林白声名大噪。

  1926年4月15日,他驾驶德哈维兰飞机开通了邮政航线,虽然只在这条458千米的航线上飞了几个月,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年,飞行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短时间里就有很多飞行员丢了性命。在圣路易斯—芝加哥航线上往返运送邮件时,林白不满足于当个普通的“邮差”,他心想,能够随心所欲地从地球上任何地方起飞,然后到另一个半球着陆该有多好!当林白得知有人为第一个完成纽约至巴黎(或者反过来,从巴黎到纽约)不着陆飞行的人开出的25000美元悬赏至今还没有人领奖时,25岁的林白砰然心动,决心自己来尝试一下。

  林白审视自身条件,觉得已经满足远程飞行的要求,惟一缺少的是适合这次飞行使用的飞机。他开始四处求助。一开始,林白遭遇了不少白眼。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银行家兼圣路易斯商会主席哈罗德?比克斯比的支持。哈罗德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了25000美元,林白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头号问题是找到一架能飞足够远航程的飞机。很多知名的飞机制造厂家对他的要求不屑一顾,他们不相信林白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能完成单人飞越大西洋的壮举,生怕很可能出现的机毁人亡的场面会影响自己产品的声誉。最后一家叫“瑞安航空”的小公司答应在60天内按要求赶制一架飞机。这架飞机是从标准的M-1邮政飞机改进而来的,也是瑞安公司生产的第30架飞机,称为NYP(即纽约—巴黎)。经过工人加班加点,飞机于1927年4月27日制造完成,为了表示对圣路易斯市的感激,林白将飞机命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

  “圣路易斯精神”(代号N-X-211),采用支柱式上单翼布局,装237马力的J-5C“旋风”发动机;翼展加长3米,机身结构部分和机翼组件重新设计,以在前机身安装大容积的油箱;沿机翼前缘采用胶合板;驾驶舱向后移,以增加安全性;发动机前移,使油箱位于重心区域,以达到平衡目的。飞机长8.41米,翼展14.02米,机高2.99米,空重975千克,最大重量2329千克。为了进行长距离飞行,飞机除了一台发动机和基本座舱外,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改成了油箱,机身和机翼中能装1225千克燃料,飞行员从座舱里要用潜望镜才能看到前方景物。

  经过几次试飞后,林白驾驶该机在5月10日~12日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飞往东海岸的纽约,中间在圣路易斯停了一次,这次飞行历时21小时40分钟,创造了横跨美国大陆的新纪录。

  1919年,为第一个驾驶飞机从纽约飞到巴黎悬赏25000美元的是一位法裔美国人奥泰格,当时是一家酒店的老板,5年过去了,仍没有结果,因为那时飞机性能太差,根本没有飞越大西洋的可能。后来,奥泰格把悬赏有效期又延长5年,许多优秀飞行家都踊跃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例如,一战中击落75架敌机的法国头号王牌勒内?丰克和击落45架敌机的三号王牌夏尔?农格赛(和他的副手夏尔?科里)先后参加了挑战,前者飞机还没有离开地面就失事了,所幸的是丰克大难不死;后者飞机起飞不久离开海岸后就杳无音信,农格赛和科里至今下落不明。当人们听说年仅25岁的邮政飞行员林白也想来尝试时,公众和媒体大多认为他也将会遭遇悲惨的下场。

  林白并没有被大牌们的失败所吓倒,决心实现单人独自飞越大西洋的梦想。经过几天的等待,林白决定抓住大西洋上空高压气流及随后好天气的机会,开始进行他的冒险飞行。

  5月20日凌晨,他来到纽约长岛罗斯福机场。因为下了一整夜大雨,草坪上湿漉漉的,人们担心飞行泡汤了,可是林白决心已定。他的飞机由于加满了油料,起飞时在地面上艰难地滑行,飞机先后离地五次,最后在7点54分成功升空。在机场观看的人们既为他捏把汗,又深切地为他祝福。

  途中,林白遇到一场暴风雨的袭击,面对还有一天多时间的航程,林白要战胜的最大敌人是想睡觉。起飞前他已有36个小时没有合过眼。飞机在高空结冰也是一大威胁,使他几次想放弃。当他感到眼睛快要闭上时,就把脸紧紧贴在冰冷的座舱壁上,让自己变得清醒一些。经过28小时飞行,飞机下面出现了陆地——爱尔兰岛海岸。他随即把飞行方向对准东南,向巴黎飞去,再有5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天色渐暗,灯火通明的巴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塞纳河波光粼粼,几百辆汽车驶向布尔热机场去欢迎林白,汽车的头灯把他引导到目的地。

  晚上10点多,林白终于抵达这次飞行的终点,他没有急于降落,而是驾驶着飞机在巴黎上空盘旋,并特意在法国的标志性建筑艾菲尔铁塔附近盘旋一圈,可以想象出林白当时的心情。这次飞行时间长达33小时30分钟、总航程为5840千米,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次单人驾驶不着陆飞越大西洋的纪录,他被誉为“孤胆雄鹰”。

  林白后来回忆当时的心情,写道:“此刻我毫无倦意,整个身体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像人们登山寻求奇花异草,当你的目标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会觉得观赏它比直接去采摘它更为幸福……”

  那天晚上,巴黎有近10万人涌到布尔热机场迎接英雄的到来。林白驾驶飞机落地后,人们把飞机围得水泄不通,两个中队的法国士兵都无法阻挡他们。欢迎的人群不断呼喊着查尔斯?林白的名字。法国外交部上空第一次不是为元首而是为一位普通的美国人飘起了美国国旗。返回美国之前,林白用“圣路易斯精神”号在欧洲飞到了许多地方。法国总统加斯东?杜梅格为林白颁发了荣誉军团勋章。

  1927年6月11日,林白乘美国海军巡洋舰回到美国的时候,一大群军舰和包括驱逐机、轰炸机和硬式飞艇在内的军用飞机为他护航,把他护送到首都华盛顿特区波多马克河,卡尔文?柯立芝总统授予林白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在林白和他的座机“圣路易斯精神号”到达华盛顿的当天,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图案为“圣路易斯精神号”及其飞行路线的10美分航空邮票。1927年6月13日,在纽约第五大道为林白举行了盛大的彩带游行。第二天晚上,纽约市在康莫多雷酒店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有3700多人到场。

  那次飞行之后,林白成为各种航空活动的重要代言人。他代表古根海姆基金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促进航空巡回飞行。这次巡飞经过48个州、92个城市,航程2076千米,林白发表演说147场……围绕林白和他的飞行的大规模宣传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促使那些对航空运输抱有怀疑的人认真思考空中旅行的未来。

  在此后的一年内,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估计不下3000万)目睹过林白和他的飞机。1927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在美国申请飞行执照的人数增加两倍,注册飞机的数量翻了两番。1926~1929年期间,美国航空乘客的数量从5782人次增加到173405人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林白这次飞行是航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航空事业正在酝酿一次新的腾飞。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