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珠海航展 中国高端制造步入世界舞台

2014年12月23日 14:24   来源:《大飞机》杂志   韦林

  “浪漫之城”珠海,山水相间,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毗连,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长期以来,珠海以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著称于世,曾被联合国授予“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故又有“幸福之城”的美誉。

  如今,这座幸福之城因“工业之花”的华丽绽放而更添风采。2014年11月11日,在一个中国式的购物盛宴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之际,一场航空盛宴——第十届中国航展也正式在珠海拉开了帷幕。

  带着些许激动,些许期盼,些许遐想,《大飞机》杂志一行人来到珠海,细致观察、记录着航展的点点滴滴,感受、触摸着中国航空工业日益强劲的脉动,见证、聆听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点。

  珠海,一个见证中国航空人炙热报国情怀的浪漫之城,一个见证百年民族梦想如花绽放的幸福之城!

  又一个质的飞越

  与有百余年历史的巴黎航展和范保罗航展等老牌航展相比,诞生于1996年的中国航展,至今不过只有18岁,无疑还有些稚嫩。目前,从参展商数量、签约规模、表演展示、组织水平、国际影响等方面来说,与历史悠久的老牌航展相比,年轻的中国航展还存在不小差距。

  年轻,固然意味着经验不足,意味着影响有限,但年轻同样意味着锐意进取,意味着朝气蓬勃,意味着不断跨越。自从第一届航展举办以来,每一届航展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都有一些新突破,都是一次新飞跃。

  以本届航展为例,第十届中国航展共吸引了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厂商参加,其中境外参展商比例高达45%,创出航展新纪录。展馆数量达到8个,包括4个固定展馆和4个篷房展厅,室内展览净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比上届航展增加了7000平方米。室外展示集中在停机坪,布展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包括130多架各类型飞机和室外展位,划分为动态、静态以及室外展品三个展示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运-20大型运输机、歼-31、俄罗斯第四代战机的代表苏-35S以及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而中国的运-20、俄罗斯的伊尔-76和美国的“环球霸王”C-17三大重型运输机齐聚珠海,也成为本届航展的一段佳话。值得一提的是,美国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现身珠海,是1984年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在北京南苑机场作飞行表演以来,美国空军主力机型再度来华公开展示。

  在精彩的飞行表演中,ARJ21-700飞机的飞行表演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航展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兴瑞,登上ARJ21-700飞机106架机,实地了解驾驶舱、经济舱布局和飞机性能。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副总经理、ARJ21项目总指挥罗荣怀乘坐106架机进行体验飞行,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焦点。

  此外,来自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女飞行员首次驾驶歼-10亮相,尽显巾帼风采;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的精湛技艺,博得全场赞叹;阿联酋国宝级的“骑士”飞行表演队以惊险动作和漫天飞舞的四色彩烟,为航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综观本届航展,短短6天内,共有约41万名观众莅临参观,创出历史新高。展会期间,举办各类会议、活动68场,签订了逾300个项目价值超过234亿美元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上一届航展的签约金额仅有118亿美元),成交了227架各种型号的飞机。仅就签约规模而论,珠海航展已经超越了莫斯科航展,跻身世界前五大航展之列。

  不仅交易额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也都实现了新突破,获得国内外展商和观众的高度认可。

  “我们见证着航展从最初单纯的航空航天展览,发展成为如今集航空航天、防务、军贸合作、军事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展会,这是一个质的飞跃。”首次成为协办单位的保利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航展首日,德国Deutsche Edelstahlwerke公司的销售负责人施耐德表示,这是他自2010年来第三次到珠海参加航展,在这几年中,珠海航展的规模一年年扩大,他相信航展会在未来快速发展。

  施耐德认为,从目前来看,虽然中国航展在世界影响力和规模等方面与英国范保罗航展和法国巴黎航展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参观者数量和参展商数量方面已经超越了德国柏林航展。此外,与参展商和参观者主要限于欧洲内部的柏林航展不同,珠海航展是完全国际化的全球航空航天盛宴。

  “我相信,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中国航展将很快比肩巴黎航展和范保罗航展。2016,珠海,再见!我一定还会来。”一位来自英国罗罗公司的参展商代表如是说。

  18岁,对一个人而言,意味着成年;对一个航展来说,可能意味着才刚刚上路。然而,就在这短短的18年里,借助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借助快速崛起的航空工业,珠海航展用超越自身年龄的精彩表现,成功演绎了一场盛大的成人秀。

  中国智造渐入佳境

  本届航展,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是令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的中国智造。从往届航展上欧美诸国行业巨头独舞,到中国商飞公司的C919、ARJ21-700,再到中航工业的新舟700、运-20、歼-31、空警2000,以及各式各样的通航飞机和无人机齐刷刷亮相,中国航空工业的跃进令国人激动不已,令外国友人刮目相看。

  而今,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航展已成为展示中国航空航天技术最新成果、助推中国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在本届航展上,来自中国的参展商大都收获满满。

  在民机方面,中国商飞公司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30架C919大型客机合作备忘录。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机已获得来自全球17家用户的430架订单,市场前景十分光明。这对于一款尚在研制阶段的大型客机而言,是不多见的。

  航展期间,刚果(布)交通部宣布订购三架ARJ21-700飞机,包括两架ARJ21-700飞机及一架ARJ21-700飞机公务机。刚果(布)正式成为首个购买和运营ARJ21-700飞机的非洲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喷气式支线客机正式进军非洲市场。

  此外,中国商飞公司与朗业(天津)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签署了20架ARJ21-700飞机购机意向协议。朗业(天津)国际租赁成为ARJ21-700飞机的第17家客户,ARJ21-700飞机订单总数达到278架。

  本届航展期间,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也斩获颇丰。尤值一提的是,中航工业旗下的哈飞股份与一家美国公司签订了20架运-12多用途运输机合同,这被视为中国高端制造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事件。

  在航天及防务市场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无疑是本届航展最大的赢家,一口气签订了总金额逾1000亿元的合作协议。这也是航天科技在历届航展中签署项目最多、金额最大、内容最全的一次。“这些项目的签署将为今后拓展国内外航天市场,推动航天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说。

  民机市场前景诱人

  中国航展影响的不断扩大,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崛起息息相关,越来越多“高大上”的中国高端制造,吸引着国内外的买家。而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更吸引着国内外顶级制造商和供应商蜂拥而至,由此助力中国航展不断升级。

  这一良性互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

  本届航展期间,中国商飞公司发布了自2010年以来的第五个《中国商飞市场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该《报告》,未来20年,全球各座级喷气客机的交付量将达到35166架,价值约44373亿美元。

  《报告》分析指出,未来20年,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RPK)将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递增。中国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以平均每年6.8%的速度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航空需求增长将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33年,全球航空旅客需求量将是现在的2.6倍。

  《报告》预测,到2033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39800架,是现有机队的两倍多,单通道喷气客机仍是其中的主力,预计将达到25672架。与此同时,现有机队中将有14538架飞机退出商业客运服务,占现有机队的75%左右。

  此外,全球市场还将需要超过20628架新增客机,新机需求总计35166架。其中,中国客机机队的规模将快速扩大,占全球客机机队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1%增长到17%,达到6827架。

  《报告》认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以及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发展将是单通道喷气式客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20年,单通道喷气客机的新机交付量将达到22760架,价值约为20494亿美元。中国航空公司将接收5541架新机,市场价值约6740亿美元。其中,单通道喷气客机占比将近三分之二,达到3687架,价值约3297亿美元。

  智造之城初具雏形

  庞大的市场需求,聚集着四方来客,也推动着以航空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向前跃进。借助航展这一平台,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如今已初具雏形。珠海——这一“浪漫之城”、“幸福之城”正迈在向“智造之城”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本届航展开幕当天,涉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的12个项目签约落户珠海,包括新兴重工、北大方正、广新海事重工、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院校纷纷在珠海布局。这些重大项目将进一步完善珠海的航空制造、海工装备、智能电网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在与横琴新区一水之隔的珠海保税区,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航空标准件保税仓储集成供应基地——中航国际珠海公司航空标准件保税仓储基地正式开建。该项目的建设,将打破欧美对航空标准件供应链的垄断,有力推动珠海、广东乃至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的发展。

  这些项目落户珠海,与中国航展的平台效应密不可分。中国航展展示了珠海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发展前景,而借助航展平台,珠海努力建设国际化、法治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名企由此认识并扎根珠海。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中国航展催生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园区累计引进航空项目30个,实际完成落户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中国航展对珠海的再造功能逐步显现。

  意想不到的领悟

  18载岁月,十届航展,见证着珠海的繁荣、发展和兴旺,见证着中国航空人的智慧、汗水和成就,也同样见证着展馆周围普通国人的奋斗、幸福和微笑。

  展馆2号门马路的对面,是一溜小饭馆。航展期间,这些小饭馆常常是一座难求。“强记饭店”是其中的一家,并不特殊和醒目。每次到航展采访,常常中午在此打尖,一来二去,也就和老板阿强有些熟悉了。

  阿强是展馆所在地三灶村的村民,从第一届航展开始,他就在展馆门外摆摊卖点小食品。十几年过去了,阿强如今已是3层楼面的强记饭店的老板。阿强见证了中国航展一步步的发展,而航展也见证着阿强一天天殷实起来的生活。

  这些年来,在阿强的眼中,来参展的飞机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大了,参展的人越来越多,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自己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来参展的人多了,我的生意就好了。希望航展越办越好,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听着阿强朴实的话语,我不禁一怔,恍然间,似乎有些明白了——其实,梦想有时是那么简单而质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国家的梦,更是你我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