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最后的冲刺

——ARJ21新支线飞机功能和可靠性试飞纪实
2014年12月19日 11:20   来源:《大飞机》杂志   林喆

  2014年10月29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全国流量第四大的成都双流机场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早上9点40分,一架从贵阳飞来的支线飞机稳稳地降落在双流机场西区的219停机位上,看到它的身影,空管、地勤,还有成都航空的工作人员都有些兴奋。

  从成都到贵阳,从贵阳回成都,将近3个小时的航程、1400公里的飞行距离,全程无误点、无故障,ARJ21新支线飞机完成了它在正式航线上的第一次模拟飞行,成功拉开了取证交付前的最后一个试飞科目——申请人表明符合性功能和可靠性专项试飞的序幕。

  B-938L航班

  承担此次功能和可靠性专项试飞任务的ARJ21新支线飞机是交付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两架飞机中的一架。在中国商飞,它的编号是105架,在双流机场,它有了一个临时航班号:B-938L。

  今年6月,ARJ21新支线飞机105架机顺利完成了首飞,此后又转场阎良、东营进行相关科目的试飞,虽然从首飞到现在,它的飞行时间并不长,但据相关设计人员介绍,作为首批交付飞机的105架机,是在ARJ21新支线飞机六年来一次次飞行试验、积累经验、完善改进的基础上制造而成的,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让飞机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可以说,105架机是101-104这4架试飞飞机的“升级版”。

  飞机客舱的设计也体现了主制造商一贯坚持的更经济、安全、舒适、环保的理念。全机总共78座,包括8个头等舱座位及70个经济舱座位,3+2的座位布局让乘客在乘坐飞机时拥有更多的舒展空间,蓝色的座椅配上白色的客舱壁显得清新怡人。同时,飞机上的洗手间、行李架、小桌板、阅读灯一应俱全,与普通的民用客机并无两样,其经济舱座位甚至比同类机型更加宽敞。

  首次模拟航线飞行前两天,105架机就从阎良试飞基地转场到双流机场,进行飞行前的各项准备。由于此次模拟航线飞行仍然属于适航取证的一部分,飞行仍由局方试飞员操刀。

  10月的成都已经有了丝丝寒意,29日清晨,天刚拂晓,机场昏黄的灯光下,B-938L跟其他飞机一起静静地在停机坪上排队,等候指令。6点56分,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关舱门、滑行、加速……随着一阵响亮的轰鸣声,B-938L犹如一只轻盈的鸟儿一跃而起,平稳地向着更高的云层爬升,直至消失在旭日东升的晨光中。

  7点53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贵阳机场安全着陆,在机场地勤、机务人员迅速完成相关保障工作后,8点47分,B-938L再次从贵阳机场起飞,于9时40分顺利降落双流机场。至此,B-938L完美演绎了“快速过站”、“准点到达”,为首次模拟航线飞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走出机舱门,机长赵鹏显得十分激动,他说:“到了贵阳机场,当地机场的管理者还专门上飞机来看一看我们的飞机,对我们的飞机也很满意,认为飞机从客舱到驾驶舱都很先进。我问他们,我们的飞机是不是比你们预想的要好。他们说,好多了!”

  特殊的机组

  对于ARJ来说,这是它的第一次正式航线模拟飞行,对于此次航班的机组人员来说,这也成就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第一次。例如,试飞员第一次在驾驶ARJ时穿上了民航飞行员制服;试飞工程师第一次当起了兼职空乘;记者第一次坐上了ARJ21新支线飞机。

  B-938L首个航班的机组成员共11名,包括3名飞行员、2名试飞工程师、3名制造商及试飞项目代表,以及3名记者组成的特殊乘客队伍。

  试飞工程师张大伟、王虎城已经跟随ARJ21新支线飞机飞了好几个年头,这次的试飞任务却显得尤为特殊。因为,此次试飞,除了认真记录下飞机飞行时各个方面的数据,履行好试飞工程师的职责外,他们还要承担起空乘的职责,安全讲解、送餐送水、清扫客舱一样都不能少。张大伟告诉记者,为了做到百分之百“真实模拟”,他们还专门参加了空乘服务专业培训,力求为乘客们提供机上优质服务。

  “记者见证了ARJ21-700飞机于2008年的首飞成功,领略了其在珠海航展的矫健身姿,迎接了完成环球飞行凯旋的机组,今天记者又作为ARJ21-700的首批乘客,乘坐飞机翱翔万米高空,体验了它的舒适平稳。一路与ARJ21-700同行,无论飞机还是运行保障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它与广大旅客见面的那一刻值得期待。”作为首批登上ARJ21新支线飞机体验飞行的普通乘客,新华社记者贾远琨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ARJ21新支线飞机虽然已经试飞6年了,但是请记者登机体验尚属首次。对于贾远琨及其他两名记者来说,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而首次ARJ之旅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起飞、降落都很平稳,虽然是经济舱的座位,但是十分宽敞,即使穿着厚重的大衣,也并不觉得拥挤。而腿呢,其实可以完全伸直,并不觉得局促,和我们平时坐的双通道的大型飞机没有什么不同。”飞机一落地,贾远琨就第一时间为全国观众进行了现场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模拟航线运行试飞与普通航线飞行完全一致,相关工作人员还贴心地为首批登机乘客准备了限量版登机牌,让人们能留住与ARJ21新支线飞机一同翱翔蓝天的珍贵回忆。

  大考进行中

  完美的飞行离不开精心的准备。赵鹏介绍说,虽然功能和可靠性试飞的难度相对于一些高风险科目来说低了很多,但模拟航线运营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地面维护保障、性能计算、机场之间的沟通协调、气象把关直至机组与签派员放行飞机,整个流程与航空公司正常航班的运行完全一致。这也意味着此次试飞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复杂。

  相比以前针对一个个专题的试飞考试,模拟航线飞行等于“综合大考”,好比汽车驾驶的“小路考”和“大路考”。飞机状态也有很大区别,以前试飞时机舱里没几个座椅,布满管线、设备,如今一切和正常民航飞机没有差别,还搭载了真正的乘客。要想为期一个月的模拟航线试飞顺利完成,机组、勤务、航务、机务等工作都需要完全配套。

  因此,作为主制造商的中国商飞公司、飞行试验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及首家用户成都航空提前一年半就开始着手准备,并成立了与真实航空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完全一致的模拟航空公司,开展飞机运行及保障工作。三家单位联合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包括航空公司日常运营所必需的飞行部、维修工程部、运行控制部、质量管理部和客户服务部,并依据飞机飞行手册(AFM)、机组操作手册(FCOM)和飞机维护手册(AMM)等相关文件进行试飞。

  同时,中国商飞公司按照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持有人的职责,成立模拟运营支持团队,参照飞机交付后的运营模式进行支援和保障。

  为了让飞机的每次起飞降落都顺利进行,模拟航空公司还成立了十个工作小组,派往飞机将要前往的十个机场,时刻准备迎接ARJ21新支线飞机的到来,确保飞机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援。

  赵鹏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每天飞机起飞前,成都航空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会按照航空公司的正常流程将当天的飞行资料交给飞行员,并结合航路特点,为飞行员讲解气象信息、目的地机场信息及备降机场信息,甚至还会在飞机降落前精确地告知飞机应该降落在目的地机场的几号停机位上。细致的工作让每一次飞行更加优化,也充分体现了模拟航空公司的各项工作十分到位。

  在未来的一个月模拟航线运行试飞中,模拟航空公司工作还将持续优化与完善。

  最后48米冲刺

  如果将ARJ21新支线飞机的试飞取证工作看做是攀登高达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那么,在经历了6年、5000多个小时、3000多架次的试飞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最后48米的冲刺,那就是ARJ21新支线飞机的最后一场考试——功能与可靠性专项试飞。

  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是飞机模拟航线运行的飞行试验,以确保飞机以及零件、设备在交付后的运行中功能正常且安全可靠。根据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要求,ARJ21新支线飞机功能和可靠性试飞需要进行300飞行小时的验证,其中150飞行小时结合其他审定试飞进行,其余150小时需要通过模拟航线运行专项试飞来开展。

  本次专项试飞将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主基地,往返于成都、西安、银川、贵阳、桂林、海口、福州、舟山、石家庄、天津10个城市的机场之间,分别模拟长、中、短航线共计百余架次的飞行,单日最长飞行时间达10小时。试飞主要内容包括雨天、夜航等环境适应性试飞,仪表飞行规则和目视飞行规则下的白天和夜间起降,并对空调、自动飞行、通讯、电源、导航、起落架等多个机载系统进行使用循环操作,检查各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据此次试飞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模拟航线运行试飞将要前往的机场都是经过工作人员前期深入调研后确定的,航班时刻表也通过了中国民航局的审批。高强度的飞行计划、多种类型的航线设计及各种环境下的飞行都是为了向社会公众证明:我们的飞机安全可靠。

  就是为了安全可靠这四个字,所有参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的中国民机人付出了太多心血与汗水。阎良、上海、成都、乌鲁木齐、嘉峪关、海拉尔、三亚、东营、珠海、俄罗斯、加拿大……ARJ21的身影遍布中华大地,实现环球飞行,超过5000小时的飞行时间,超越了曾是世界上试飞时间最长、高达4800小时的波音787。

  如今,随着取证交付的日子越来越近,ARJ也即将面临投放市场后的又一重要课题——如何将飞机运营好。正如成都航空董事长庄浩刚所说:“飞机最重要的还是要运营好,制造不是目的,运营才是目的。”

  据了解,为顺利接收首批ARJ21交付飞机,成都航空已经培训了多个机组,地勤、服务也都经过了培训,如果今年顺利实现适航取证,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正式投入航线运营。

  对于ARJ,我们期待了太久,但我们始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它终将会在世界民机舞台上华丽登场。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