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发布“春季灭蚊作战指南”:清积水、常打扫

2025-03-19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3月18日电 (记者 蔡敏婕)俗话说,“春季灭蚊早,夏季少被咬”,现在市民应该怎么做来预防蚊虫繁殖和叮咬?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18日表示,春季是蚊子孳生的关键时期,也是防制它们的最佳时机。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2025年第10周(3月3日至3月9日),全省新增报告1例登革热病例,为输入病例,广州市报告(按照现住址统计)。

  蚊子,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昆虫,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在我国,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局部地区)等蚊媒疾病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蚊虫需要水才能生长,它在叮咬我们的时候也传播了疾病。我们发现现在身边的蚊子变多了,那是因为气温回升,冬天躲起来的蚊子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伺机叮咬吸血,储备营养孳生后代。同时也在寻找水体产卵。”康敏表示,春季雨水增多,就形成积水,这给蚊子提供大量繁殖的机会。

  蚊虫的繁殖很快,例如户外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就可能孳生出成千上万蚊子幼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防蚊灭蚊措施,到了夏天,蚊虫密度将很难控制,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大大增加。

  在春季要怎么科学有效的防蚊灭蚊?康敏提及,清积水。蚊子产下的卵和幼虫都生活在水中,离开了水,幼虫就不能变成蚊子。因此清除积水是防蚊的关键。许多市民喜欢在家里养水生植物,这些容器就非常招惹蚊子产卵。我们可以采用防蚊式容器,每周换水一次并冲洗干净,防止蚊虫孳生。

  此外,常打扫。成蚊平时喜欢阴暗潮湿处,可用电蚊拍重点“巡查”卫生间、厨房下水道附近,在家中可重点翻找家中不常移动的物品,使用电蚊拍等工具杀灭藏匿在各处的成蚊。

  广东除了气温比较冷的冬季、初春季,其他时间都是蚊虫活跃的季节,在家里可以安装纱窗,出入的时候及时关闭,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康敏称,此外,还可以使用蚊帐、电蚊香液等,在晚上防止蚊虫叮咬。

  康敏特别提醒,现在正值春暖花开好时节,学校、单位组织春游活动,大家在户外活动时,要涂抹驱蚊液,穿着长衣长裤,避免在绿化带长时间停留,预防蚊虫叮咬。(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疾控专家发布“春季灭蚊作战指南”:清积水、常打扫

2025年03月19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3月18日电 (记者 蔡敏婕)俗话说,“春季灭蚊早,夏季少被咬”,现在市民应该怎么做来预防蚊虫繁殖和叮咬?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18日表示,春季是蚊子孳生的关键时期,也是防制它们的最佳时机。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2025年第10周(3月3日至3月9日),全省新增报告1例登革热病例,为输入病例,广州市报告(按照现住址统计)。

  蚊子,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昆虫,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在我国,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局部地区)等蚊媒疾病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蚊虫需要水才能生长,它在叮咬我们的时候也传播了疾病。我们发现现在身边的蚊子变多了,那是因为气温回升,冬天躲起来的蚊子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伺机叮咬吸血,储备营养孳生后代。同时也在寻找水体产卵。”康敏表示,春季雨水增多,就形成积水,这给蚊子提供大量繁殖的机会。

  蚊虫的繁殖很快,例如户外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就可能孳生出成千上万蚊子幼虫。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防蚊灭蚊措施,到了夏天,蚊虫密度将很难控制,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大大增加。

  在春季要怎么科学有效的防蚊灭蚊?康敏提及,清积水。蚊子产下的卵和幼虫都生活在水中,离开了水,幼虫就不能变成蚊子。因此清除积水是防蚊的关键。许多市民喜欢在家里养水生植物,这些容器就非常招惹蚊子产卵。我们可以采用防蚊式容器,每周换水一次并冲洗干净,防止蚊虫孳生。

  此外,常打扫。成蚊平时喜欢阴暗潮湿处,可用电蚊拍重点“巡查”卫生间、厨房下水道附近,在家中可重点翻找家中不常移动的物品,使用电蚊拍等工具杀灭藏匿在各处的成蚊。

  广东除了气温比较冷的冬季、初春季,其他时间都是蚊虫活跃的季节,在家里可以安装纱窗,出入的时候及时关闭,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康敏称,此外,还可以使用蚊帐、电蚊香液等,在晚上防止蚊虫叮咬。

  康敏特别提醒,现在正值春暖花开好时节,学校、单位组织春游活动,大家在户外活动时,要涂抹驱蚊液,穿着长衣长裤,避免在绿化带长时间停留,预防蚊虫叮咬。(完)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