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假期饮食有哪些讲究?健康搭配注意这几点

2020年10月04日 15:32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欣玥 李蔚

   贺中秋、迎国庆,超长假期总是少不了聚餐与美食。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隐忧,而且还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想在佳节期间吃得安心又健康?快来收藏这份健康饮食搭配手册吧!

   首先,要注意食物的酸碱搭配。食物的酸碱性指的是食物在体内分解代谢后,最终产生物质的酸碱性。健康的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3左右为宜。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胆固醇和血黏度都会比较高,容易感到疲劳,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荤菜基本都是酸性食物,因此,佳节饮食,切莫餐餐大鱼大肉,要与蔬菜、杏仁、椰子、海带、柠檬、豆腐等碱性食物搭配着吃。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人体有很强的平衡能力,健康的人群不会因为吃酸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人体就变为酸性的。

   其次,要注意钠钾搭配。研究表明,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钠元素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对靶器官也有不利影响。盐和酱油这两种常用的调料中含有丰富的钠元素,烹饪时不宜多加。而钾是钠的克星,可以排除体内富余的钠元素,佳节期间,如果重口硬菜吃多了,不妨搭配紫菜、海带、莴笋、芹菜等富含钾元素的爽口小菜。

   第三,粗精搭配要合理。简单的加工过程使粗粮保留了谷物原有的营养成分。相对精米白面来说,大部分粗粮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少,饱腹感强,升糖指数慢,淀粉、纤维素、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而我们日常吃的大米、白面等精粮在剔除了影响口感的膳食纤维的同时,也去掉了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大大下降。另外,过多食用精粮还会增加便秘的风险。餐桌上,在普通主食之外,还要搭配高粱饭、粗粮粥、麦麸茶、玉米饮等粗粮。

   最后,烹饪方式要健康。食物烹饪时不能单纯追求美味,简约的烹调方法往往更加健康。煎炸、烧烤所制的食物高油、高热量,不仅易引发肥胖,其焦脆部分还含有强致癌物质。与之相比,凉拌、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不仅可以锁住食物的鲜味,而且更加营养。炒制菜肴时,做到“旺火、急炒、快盛”可以充分留存食物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佳节宴请,建议蒸煮和爆炒的比例控制在2:1,尽量杜绝煎炸和烧烤。

  (本文由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营养师吴建平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