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景德镇学》出版座谈会召开

2020年01月21日 10:09   来源:北国网   

  2020年1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创始人、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人民传媒总裁兼总编辑董志龙出席《中国景德镇学》出版座谈会。会议正逢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之始,经济学家董志龙在会议上发表独家观点。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瓷器,是中国器物文明的代表,曾代表中国发出了文化最强音,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的有力话语体系。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应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其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说到瓷器,自然会想到千年瓷都景德镇,这座城市以瓷立镇,城围瓷转,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古瓷业文明体系。“景德镇学”创始人陈雨前先生在读博期间受其导师金维诺先生的学术影响,于2004年在《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中,首次提出了“景德镇学”这一学术构想,以学科的形态系统研究和复兴中国陶瓷文化。“景德镇学”如同哥德巴赫猜想,为景德镇陶瓷研究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这是一种学术的提升和飞跃,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研究自此有了灵魂。2006年9月,江西省社科院为开展“景德镇学”研究课题,专门成立了江西省社科院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为了完善“景德镇学”的学科体系,创建者陈雨前先生做了很多实际性工作,尤其是在古陶瓷文献的整理方面,他主持编撰了有“国家新修《四库全书》”之称的——《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该分典与由他主编的《中国古代陶瓷文献影印辑刊(套装共30册)》一并将先秦至清末的古陶瓷文献进行了全面普查,把散落于各处的古陶瓷原始文献汇集起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和归类。2007年出版的《景德镇学——景德镇之魂》,阐述了“景德镇学”探索的历程和早期成果,可将其视为“景德镇学”童年期的标志性读本。瓷器所承载的陶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肩负着传播和重振中华文明的使命。“景德镇学”是陶瓷文化的载体,通过“景德镇学”传播陶瓷文化,讲述中国陶瓷故事,是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应有模式。乘着2013年国家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之春风,陈雨前先生为对外推广陶瓷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曾先后举办两次以“景德镇学”为主题的中国与非洲、阿拉伯国家陶瓷艺术交流活动。2017年5月,陶瓷文化领域的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申报成功并落户景德镇。这对于促进“景德镇学”学术体系的国际化研究与传播具有深远意义,更可作为“景德镇学”得到国际认可的官方标志。此外,陈雨前先生用“景德镇学”的学术理念主编的大型出版项目——《景德镇学文库》对陶瓷文化的所有相关研究做了整合和收纳。2018年10月,“景德镇学”的官方刊物——《中国景德镇学》的问世,标志着“景德镇学”已成长为一位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景德镇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期待其走向成熟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学科建设。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每一个学科,都需要一部“正史”。陈雨前先生主编的《中国景德镇学》就是一本研究“景德镇学”的“正史”。《中国景德镇学》由国内外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合力撰写,其首刊于2018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景德镇学》学刊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观景、知世、寻源、博雅。“观景”以其以满腹经纶的学者风著称,占据本书的高地。多位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景德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阐释和论证,给其学术研究与交流传播体系的全新构建提供了可行性建议。陈雨前先生的《景德镇学与文化思考》则是对“景德镇学”的概念、特征、构成体系及研究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界定。“知世”栏目曾有嗅觉灵敏的新闻工作者播报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讯息。“寻源”栏目,更是致力于讲好景德镇瓷器的历史故事,以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景德镇的陶瓷遗产在现代性语境中可以转换成一种人文资源,作为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建构方式,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景德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展读《博雅》栏目,陶瓷产品既可实用又可观赏,其可贵之处还在于可创造当时价值和文化意蕴,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给人营造雅致的生活氛围,并带来审美体验,这也恰是“景德镇学”的精髓之一。该学刊的四个栏目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勾勒了“景德镇学”的面貌,学术高度与商业价值兼具,对陶瓷文化的推广不遗余力,同时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者关怀备至。《中国景德镇学》建立的这块学术阵地,将推动该学科发展走向纵深。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景德镇学”是一门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发生、发展、演变、流传与影响及其规律的学科。“景德镇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研究特点可概括为四的方面:其一,源于地域而不囿于地域。“景德镇学”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景德镇丰富深厚的陶瓷文化而构建的学科,其研究区域必须深植于景德镇,这是“景德镇学”之学术根基。可以说,脱离景德镇,就没有“景德镇学”。但是“景德镇学”不是“景德镇市学”,它通过对景德镇和景德镇陶瓷文化进行全方位研究,逐步拓展到文化史、生活方式、中外交流史研究,其触角远不止于景德镇区域,而是伸向了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其二,综合交叉性。“景德镇学”研究对象的多元决定了它综合、交叉性的特点。“景德镇学”不仅要研究陶瓷器物本身,还需研究景德镇陶瓷的材质、工艺、器物、消费、习俗等文化。其三,兼备共时性和历时性。“景德镇学”的研究着重梳理其历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一个仍活跃着的动态传统,并且在现代性语境中不断被复活与重构。因此近年来“景德镇学”在致力于历史研究的同时不忘关照现实,将历史和现实衔接起来,用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导实践,并用实践所得进一步丰富和补充理论成果。这是“景德镇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也是该学科的生命力所在。“景德镇学”的研究是立体的,既有历史的维度,又有现实的剖面。其四,“经世致用”性。“景德镇学”重视历史研究,但不是一味埋在故纸堆里穷经皓首。该学科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国内外陶瓷文化的走向,并致力推广景德镇陶瓷文化,注重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持,力图引导产业走向以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景德镇学”的诞生是时代所需,从文化寻根到当代塔尖文化的设计,也需要构建起一套能够代表景德镇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理论研究体系。“景德镇学”担当的是陶瓷文化重塑的使命,任重道远,需要众人通力合作。我们需要做的,除了致力于陶瓷文化研究之外,也需要关注“景德镇学”的学科发展动态,对其加以学术性的衡量,发扬百家争鸣的精神。希望《中国景德镇学》学刊的创办,成为学术界、文化界、产业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唯有对话交流,哪怕是质疑否定的声音,才能推动“景德镇学”健康往前发展。(葛子菡、马自荣)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