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日讯 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学生资助工作进展情况。
有记者提问,随着国家扶贫力度加大,整体上贫困人口在不断地减少,而这十年来受资助学生人数和资金却在不断地增长,这个现象如何理解?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贫困人口减少和受助学生数增长两者之间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正相关的。正因为学生资助资金金额、规模和人数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扶贫规模的下降。
马建斌说,一是学生资助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如果没有学生资助,就不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学费问题、生活问题,这个家庭脱贫就很难了。二是学生资助促进了这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通过学生资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能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也就促进了贫困家庭的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如果没有学生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很可能就会流失,那这个家庭要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对两个数据关系的第一点理解。
第二,十年来,资助资金、资助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了我们国家扶贫政策的优越性。我们国家扶贫政策是脱贫不脱政策,就是在一定阶段内,贫困家庭脱贫以后继续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扶上马、送一程”,避免他“坐不稳再掉下来”。这是第二个方面的理解。
第三,十年来资助规模和资助资金总额不断增长,也体现了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的科学性。因为我们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动态调整的,是根据受助学生的受助需求,根据财政的支撑能力来动态调整的。所以这十年来,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膳食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助学金标准不断提高,高校的助学金标准、奖学金标准、助学贷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像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在2017年提高了博士生国家助学金的标准。正因为我们标准提高了、范围扩大了,所以资金规模和受助规模在不断增长。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