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学思践悟十九大】多出精品力作为建设江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7年11月15日 09:47   来源:中国江西网   

  11月7日,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在南昌会见了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江西省获奖代表。他强调,要加强文艺创新。文艺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要加强内容创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实践,激发艺术灵感,提高原创能力。要加强手段创新,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创作精良相统一,把现代科技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11月8日中国江西网)

  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江西省共有5部作品获奖,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在全国16家荣获组织工作奖的单位中,江西总分名列第三。能获得此殊荣:一是体现出江西省文艺工作者精湛的艺术,作品上水平上档次;二是体现出有肥沃的创作土壤,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在新的时代,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更多的精品力作,更需要文艺工作奋发有为,更加生动地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反映江西成就,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江西人文底蕴厚重、红色文化灿烂,创作题材多种多样,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题材,也不论是生活题材还是政治题材,既要有思想性,也要有艺术性,既要传播正能量,也要有吸引力,为群众喜爱,受群众欢迎。一部作品如果只是思想性强,而艺术性弱就很难吸引人、打动人,叫好未必就能叫座;而如果只有艺术性而忽视其思想性,就将产生负面效应。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寓教于乐,在欣赏中传播正能量,使观众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动力。

  文艺作品要达到思想与艺术统一,文艺工作者必须下足绣花功夫,从大量的题材中找准点,挖掘内涵,进行精雕细刻,既要突出主题,又要符合百姓的口味,摆脱老套,防止千人一面,这就要有新的创作思维,不仅要有文字功夫和表演功夫,还应扎扎实实的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听取草民声音,了解百姓生活,深入其中,要让他人受启发,自己先要受启发,在心灵上受到震撼,从不知如何下手到我要写,一定要写好,如此才能产生灵感,激发出创作的热情,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

  大凡好的作品都是不断的创新“创”出来的,江西省获奖的5部作品从创作到编导到演出每一个过程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在荣誉的后面浸透了文艺工作者的心血,如南昌市委宣传部选送的《建军大业》,单是剧本就改了十几稿,即使是已经开机了几天,剧本还继续修改。正是许多个“不满意”而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才使作品不断的精细,得到公众的普遍赞同,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文化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靠什么丰富,除了其它,纳入公众视野的当数文艺作品,打开电视要看,拿起手机要看,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将会被记住一辈子,从作品中模仿,从作品中受到感化,从而成为健康向上的动力。因而,文艺工作者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在创新上下功夫,打动人的心菲,为建设富裕美丽江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文/南溪

(责任编辑:牛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