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白血病等各类血液疾病方面,的确意义重大。但是否真如生物公司所说的那么神奇呢?日前,记者咨询了省立友谊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嘉义。
【专家释疑】脐带血移植成人需2份
“这是一门高精尖治疗技术,国际上目前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内更是处于起步时期。”江主任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移植治疗的临床方面有一些技术要求。“一个正常成人进行脐带血移植,一般需要2份脐带血,即使他(她)在出生时,储存了自体脐带血,剂量也是不够的。除非是年纪极小的孩子,一般在5岁以下,一份脐带血剂量可能就够了。”江主任进一步解释称,成人进行脐带血移植,除了使用自体脐带血外,还需另外再配型一份脐带血。“不过这个配型成功率,就比一般的骨髓配型成功率高得多了。”江主任告诉记者,因为刚出生婴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排斥反应小,因此脐带血移植成活率较高。对于细胞活性随年限递减问题,江主任称,这是一个客观的科学规律,无法避免。“即使在满足一切条件的脐带血库里进行保存,等过了一定年限,就无法使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江主任介绍的脐带血移植有剂量要求,以及存在脐带血细胞素活性降低的问题,上述两点生物公司在宣传时,都是只字未提。
【部门回应】省卫生厅:我省目前无脐带血库
调查中,包括北科等在内的多家脐带血库,宣传时都将安徽省卫生厅扯入,以图为自己加一件“合法外衣”。省卫生厅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内还没有脐带血库,目前卫生部也没有在安徽省审批成立脐带血库的相关规划。值得一提的是,北科生物曾告诉记者,安徽省卫生厅曾批复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徽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地的请示》,之后该公司就是在这一批复指导下,建立脐带血库的。
卫生部:无资质血库不能储血
记者日前还特意给国家卫生部发函,试图就具体情况进行采访。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回应称,记者反映的生物公司未经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开展脐带血违规经营活动的确存在。卫生部援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工作的通知》回应称,已经准入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只能接受具有执业许可证的脐带血库提供的脐带血,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
这项规定也意味着,“即使那些未经许可的单位,违规储存了被采集人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也不能将其提供给相关医疗机构用于临床移植。”
同时,采访中记者还获悉,今年1月,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文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正在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停止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活动。通知还明确指出,“2012年7月1日前,暂不受理任何申报项目。”市民互动:
花26000存脐带血想退款被拒绝
多位市民来电表示被脐带血“黑洞”坑担心“钱物两空”
连日来,本报“脐带血储存黑洞”系列调查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已在某公司储存过脐带血的人,或者有意储存孩子脐带血的准父母们,都来电进行咨询。
今年3月,李先生爱人在合肥一家医院产下一健康男婴。之前,听信在该医院开展业务的一生物公司业务员游说,李先生与该公司签订了孩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储存合同,共缴纳了费用26000元。
据介绍,李先生昨日上午给该公司业务员打了电话,对方一听他电话中质疑其公司,并提出退费,就一改热情的态度,变得非常暴躁,“他先让我不要相信报纸所说的这些。我不听,坚持要退费,他就说合同已经签了,没办法退钱。”昨日下午,李先生又几次给该业务员打电话催促,“对方已经不接电话了。”李先生担心,很可能最后落到“钱物两空”境地。
市民施先生昨日打电话来反映称,他爱人预产期就在下星期,因分娩迹象出得早,已提前住进了医院。“前阵子也是听信了一家生物公司业务员的话,签了合同,缴纳了5000元预付金。”施先生很懊悔地称,签完合同后,他就觉得自己太草率了。“今天正好看到贵报报道,就找对方去退订金,结果,对方说合同都签了,一切按合同办。”
记者手记
“生命银行”成长需监管“温床”
耗时近一个月的调查,过程让记者震惊。运用市场化经济杠杆推动政府民生工程进步,过去有许多成功范例。然而,这些范例背后,都离不开政府严格管控的调控手腕。社会资金注入,本可为脐带血库这一中国本已比世界晚起步的工程,注入一湾活水。但某些公司显然背离初衷,以致不少父母们,成为所谓市场优化、进步过程中的受害者。这个市场,更需要政府监管法规的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强来呵护成长。(张剑、齐美义)
相关报道:安徽调查:脐带血干细胞储存市场多黑幕
(责任编辑:编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