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第一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在京宣布成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任第一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任委员会秘书长。
万钢介绍,自“九五”开始,我国各有关部门先后部署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科技部“973”、“863”等国家科学计划有部署,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也均有项目支持。这些项目推动了中国干细胞研究的整体发展,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成立干细胞研究国家指导协调委员会,旨在对我国干细胞研究进行总体设计、科学规划,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目标和提出不同阶段的实施计划,尽快从整体提升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万钢在讲话中强调,“十二五”期间,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统筹协调我国干细胞研究工作,加强各计划的有机衔接,提高国家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干细胞研究的持续发展;要重视干细胞研究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造就一批世界高水平的人才;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在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技术攻关、重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主动作为。
大会向第一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审议了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
教育部、卫生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代表分别就本部门工作发言。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以及第一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成员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广网北京2011年10月21日消息 昨天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委在京联合召开“第一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届国家干细胞研究指导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在我国开展干细胞研究的12年来,“国家没白投钱”。
干细胞研究自从1999年12月即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研究之首,时至今日在我国已走过了近12年历程。据裴钢介绍,我国干细胞领域现有实验室数量约50余个,有超过一半的人员和经费用于干细胞研究,这50余个实验室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干细胞研究论文。“比较中美两国的实验室数量和发表文章数量的相对比,还是我们好一些,这说明国家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投的钱没白花。”
(责任编辑:编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