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一生总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叶剑英:一生总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

2007年06月01日 14: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共华南局第一书记、广东省政府主席和广州市长任上的叶剑英,即临严峻的春荒,一向吃广东米的港澳也仓储匮乏。叶剑英一方面发动广东城乡人民自力更生,节约用粮;一方面设法从国外进口粮食,缓解广东及港澳地区粮荒。

    此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限,而帝国主义国家则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和封锁,进口粮食面临重重困难。叶剑英决定利用归侨在港澳及海外的关系,以私人名义购买粮食经港澳转入广东。他和省政府副主席方方找到参加新政协会议留在国内的泰国华侨蚁美厚,请他通过以往经营船务和进口贸易的关系购买大米。叶剑英对他说:“一要快,二要稳妥。广州人民需要这批粮食。”

    蚁美厚赶到香港,给仍在泰国的夫人和孩子打电话,要她们购买大米,由五福轮船公司运送。几经周折,大米陆续运抵香港、澳门,又通过澳门知名人士何贤、马万祺等人,将这批进口粮食输送到广东,缓解了燃眉之急。

    作为“文革”后新领导核心成员的叶剑英,对海外侨胞资金注入国内,推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促成的工作。他在和范硕谈自己故乡时说:“我的老家梅县很穷困,但在外面的大佬很多,很有钱,我常劝他们为自己的故乡建设多尽心尽力。”

    曾宪梓深情地说:“我和叶帅虽然是同乡,但我是晚辈。我们梅县人和港澳同胞都很敬仰这位国家领导人,以他为荣。”霍英东当年在广东开发经济项目时,就得到过叶剑英的帮助。他回忆说:“叶帅支持我们搞‘白天鹅’,出了许多好主意。”

    1950年元旦,马万祺和澳门同胞赴广东劳军。初次与共产党将领打交道的马万祺,对叶剑英的爱国爱民之心和儒雅风度留下深刻印象。打那儿以后,叶剑英与马万祺有过多次交谈,谈形势、谈建设、谈往事、叙乡情,心无芥蒂,渐成知己。在叶剑英的鼓励下,马万祺积极带动澳门工商界人士回内地投资各类工业建设。对马万祺和澳门人士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叶剑英都亲自处理,但凡办不到的,必予清楚解释。

    十年动乱中,马万祺的两个儿子正在内地,长子马有建在北京首钢工作,二子马有恒在广州暨南大学读书。林彪党羽得知马万祺与叶剑英的关系,便指使“造反派”拘禁他的两个孩子,企图逼供“黑材料”,制造攻击叶帅的炮弹,但两个孩子顶住了威逼。马万祺将这一情况及时告诉叶剑英,叶剑英非常气愤,虽然自身处境堪忧,仍排除困难费尽周折搭救两个孩子。叶剑英把他们接到寓所,像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亲自给他们讲革命历史,教他们读书学诗,嘱咐他们正确对待“文革”,谨言慎行。他亲与两兄弟朝夕相处,一起游泳、打乒乓球,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他们渡过难关,安全返回澳门。

    更让马万祺感动的是,马有恒在叶剑英身边滞留期间,叶剑英对他的婚姻大事给予了分外的关注。在他和廖承志的安排下,马有恒认识了荣毅仁的女儿荣智婉,由相知而生爱。经叶帅、廖承志撮合,周恩来同意,马有恒和荣智婉于1973年8月正式订婚。

    也是在那一时期,马万祺肺病发作,时好时坏,痛苦不堪。叶剑英闻知后,要他将病历从澳门寄来,请北京友谊医院院长、著名教授钟惠澜和北京的著名肺科大夫为之诊断。后来,为了治疗方便,叶剑英特邀马万祺到京,请一代名医吴垣兴、钟惠澜、吴应凯及北京结核病研究所、首都几家医院的著名专家教授会诊。

    因为沉疴在身,马万祺心情焦躁,提出若要做手术,不如彻底将肺切除,剪除后患,但六家医院有五家认为以不做手术为宜。叶剑英亲询病情,仔细看了病历,明确表态不赞成做手术,劝马万祺用新药治疗。马万祺遵嘱用药,果然奏效,多年沉疴,一旦消除。后来每念及此,马万祺便感怀不已,称叶剑英是他的“救命恩人”。

(责任编辑:孙丹)